老朱該知道的自己都猜的差不多了,凡能猜到的早就已做過心理建設了。
有心理建設在,自然就不會因突然的暴怒,損傷到心脈了。
“北元餘孽向來是我大明心腹大患,我大明建國以來,他們或逃於關外,或藏匿於山間老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近三十年我大明雖從未間斷過搜捕,但我大明地域廣袤,很難把每一寸土地都查到,這自然也就給了他們藏匿的機會。”
老朱雖猜測到了些,但朱標在遞出書信的同時,還是先喋喋不休說了很多。
主要目的,還是寬慰老朱。
畢竟,又不能不說,只能小心再小心。
“拿來吧。”
老朱眉頭緊皺,從朱標手中搶過信。
“爹,您別生氣。”
“不管咋說,萬幸允熥沒事,不管信中交代那股北元餘孽的藏匿之處是否屬實,只要是露了頭,那就不愁找不到他們。”
朱允炆就那樣了,已然無從修正了。
能寬慰於自己的,只能往後退一步,慶幸於朱允炆的計謀沒能得逞了。
要只糾結於朱允炆所作所為,不說是鬼門關走了一趟的老朱了,就是朱標都得氣死。
看了朱標遞來的信,老朱剛開始情緒明顯不穩,順著朱標的話調整了片刻,才終稍稍恢復了些正常。
“那小子在南陽表現還挺不錯,準備冊立太孫事宜吧,名利難過,省的誰都惦記。”
早立了太孫,確能少些爭奪之心。
“好,兒子去準備。”
這是他們父子早商量好的,朱標自然沒有疑異,二話不說便應了下來。
其實,歷朝之中很少有太子在世時,就冊立太孫的。
即便冊立,也只是基於太子先行薨逝,繞過剩餘的其他兒子們,選了皇孫即皇帝位情況下的。
這次在皇帝,太子都還在就直接冊立太孫,絕對翻遍青史典籍都少有的。
明朝冊立太子,是歷朝中最為繁瑣的。
冊立太孫,雖比冊立太子要降低一個檔次,但其繁瑣程度也仍不容小覷。
光是準備冊立時所用的一些器皿,就不是一時半會所能完成的。
除此之外,還要找司禮監選定良辰吉日。
朱標在老朱下旨的當天晚上,便先安排了司禮監敲定。
知道了時間,後續的準備事宜該是緊鑼密鼓,還是按部就班就能有所章程了。
再之後,朱標又找了禮部尚書任亨泰。
冊立大典幾乎由禮部一肩獨擋,由他們制定了流程,其他所涉衙署都要聽從他們安排,配合他們的行動。
“冊立太孫?”
朱標突如其來的話,讓任亨泰吃了一驚。
“不知太孫的人選是?”
到底誰能成太孫,至始至終都是猜測,從沒有過實錘的訊息。
“你禮部就把流程負責好,千萬做到萬無一失,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舉國之大事,當然不能出錯。
更何況,一輩子才有這一次,出了差錯那就補不回來了,會成為終生遺憾的。
朱標不說,任亨泰當然沒辦法再追問。
禮部連夜動手,忙活了一夜。
次日朝臣當值,很快便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紛紛跑到禮部打探情況。
任亨泰倒是問太孫人選了,可啥結果都沒得來,總不能信口開河,胡亂編造。
只能緘默不言,一個字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