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一直沒去過。
兩人唯一的一次見面,還是朱高熾主動拜謁朱橚,詢問他有何需求的時候。
北平畢竟算是朱高熾的地盤,朱橚想要在這兒把醫學院和草藥基業湊建起來,多少還是需要朱高熾幫些忙的。
朱橚也沒客氣列出了些需求,朱高熾全都一一照辦了。
也正是因為有朱高熾的幫忙,醫學院和草藥基地才能這麼快置辦起來。
朱高熾溫和一笑,應道:“侄兒幾次邀請五叔,五叔始終都沒過去,這次允熥過來,侄兒順帶也想邀請五叔一塊赴宴。”
這樣的回答,既算是回了朱橚的擠兌,卻也又給了朱橚面子。
話說到這兒,也就又回到了朱允熥身上。
朱允熥笑了笑,也沒拒絕朱高熾的親自相邀,隨之應道;“哪有過門不入的道理,擇日不如撞日,那就今天就去吧,我也正好去看看一下四嬸。”
正如朱高熾必須來拜謁朱橚一樣,只要沒有啥特殊情況,朱允熥遲早也必須拜謁一下徐王妃的。
哪怕只是行個禮,嘮嘮家常也必須得過去一趟。
這也是他們這種身份之人必須要做出的表率,誰要真在這方面失了禮,少不了會被那些言官抓住把柄使勁彈劾。
有了朱允熥的拍板,朱橚也不再拒絕,朱高熾更是當即提出要馬上回去準備。
在朱高熾走了之後,朱允熥便回去換了身衣服,至於他這次突然過來所謂何意,並沒有在這個時候突然說明。
畢竟,這事兒一旦說了勢必會好一通雞飛狗跳的,朱橚怕連去要燕王府赴宴的精力都沒了。
大概一個多時辰後,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候,朱允熥和朱橚兩人誰都沒帶儀仗,只各自帶了一個隨從便直奔燕王府而去。
北平地處邊境要塞,城中的陳兵並不少,一旦有了啥狀況,立馬就能集聚起軍卒來。
所以,倒也不用擔心安全方面的問題。
兩人到了燕王府上時,徐王妃領著朱高熾已經在張羅晚飯了。
雖然算不上有多奢華,但至少每樣都是用心準備的。
兩人先是被請進花廳喝了杯茶,半個多時辰後來才被帶到了膳堂。
在飯桌上,朱允熥主動聊起了倭國之事。
涉及朝中的一些大事情,該聊什麼又如何聊,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唯一的只能是由朱允熥來帶這個頭了。
以朱允熥的身份來講,只要是由朱允熥帶動起來的,基本是不會犯啥忌諱的。
現在朱棣在倭國的處置越來越順,除了個別不安分的人,倭國都快變成大明的一個行省了。
這其主要原因還在於倭國許久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南北連年征戰經久不息。
百姓盼統一如久旱盼甘霖一樣,他們無不盼望能過上安定日子。
朱棣過去之後,打壓那些反對激烈的大名,收編那些中立的武士,同時又讓早就過去的儒生開展民眾的思想教育。
另外,又把或是無主,或是沒收而來的土地分給無田的百姓,同時又鼓勵其他各行各業均都各司其職,以自己擅長的方面養家湖口。
強大的武力之下,結合這一張一弛的管理,倭國自然也就很快得到了治理。
朱棣知道倭國的情況的厲害,與北平的通訊也只限於家長裡短,以及所詢問的北平的一些情況,倭國的事情絕口沒提過。
在座的徐王妃,朱高熾,還與朱橚對朱允熥說的這些事情都是第一次聽說。
聽朱允熥繪聲繪色的描述這些後,朱橚忍不住抱怨,道:“這種事情也就只有老四才能做,也只有老四這種才是父皇眼中的出息,像我這樣不通軍政的,就少不了要被父皇罵一聲愚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