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這是三皇孫。”
在許觀的小聲提醒下,儒生們才先後反應了過來。
“三三皇孫,學生”
知道朱允熥身份,有人開始結結巴巴請罪了。
朱允熥好歹都是個皇孫,他們之前可沒少說不敬的話。
以此理由革了功名,那也是說的過去的。
“就知道報了名,你們總得這樣。”
“都幹嘛幹嘛去,多大點事。”
朱允熥下令,於實打發儒生離開。
臨走之時,還又扭頭瞅著許觀。
像許觀這樣的寶貝,朱允熥把他攥到手裡還來不及,又怎會為難他。
朱允熥不再多說,拉著許觀去了附近的一茶館。
剛一坐下,朱允熥便說明了緣由。
“我在城南莊子設了個學堂,打算免費招收莊戶子弟,缺個先生。”
免費招收莊戶子弟入學,普天之下沒有幾個地主能做成這樣的。
“臣讀書近二十載,願為孩子啟蒙。”
朱允熥費了這麼大周折,若非因為此事,又何必說這些。
不說本就答應朱允熥,要做一件事情了。
即便是沒有這賭注,於民有利之事,他都不會拒絕。
“許狀元,看看這個。”
朱允熥抬手,從於實手中拿來了幾本書。
算數,物理,地理,生物,歷史,國學。
都是最基礎,最簡單,入門級別的。
“農戶子弟壓根就沒有識字的,從啟蒙到中舉,許狀元一路走來,艱辛不說,還會耗費漫長時間。”
“像許狀元這種次次高中的,又能有多少?”
“大多數人籍籍無名,一輩子都難以中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農戶本就貧瘠,哪有精力供養子弟一直把書讀下去。”
“整個莊上這樣的子弟非一人,我肯定沒辦法把他們都供出來。”
“所以,只能分門別類,因材施教。”
“開始都以識字為主,一年之後憑自身意願以及成績分班。”
“科舉的那就專攻經史子集,額外加你手裡的這幾本書。”
“不參加科舉的,那就以這幾本書為主。”
“這些知識實用性強,會提升他們養家餬口的技能。”
“預估兩年之後,我會再請人教授他們職業技能。”
“比如說種田,會請有經驗的農戶,把耕種的技藝交給他們。”
“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儘快掌握謀生的本事,而且還可以讓他們省出時間,在原有的經驗上做出提升。”
“倉頡造字,蔡倫造紙,人發展到今天,創新無處不在。”
“而且,所有創新無不都是勞動者所為,創新源於實踐,廟堂之上的那些官老爺們多不識人間煙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又怎會有創新。”
“其實說來,我倒希望莊戶子弟們,都能躬身實踐,深入到各行各業,讓我大明技術方面得以提升。”
洋洋灑灑一大堆,朱允熥說了自己的辦學初衷。
“許狀元不必強求,若以為這些只為奇技淫巧,登不上大雅之堂,那就請回,之前賭注就此作廢。”
許觀能力再足,若不能和朱允熥達成一致。
那做的越多,南轅北轍的將會越遠。
與其將來因為意見不合頭疼,還不足現在就全都說清楚。
不過,許觀既能研究算數,應當不會是個只把之乎者也放於嘴邊的迂腐之人。
正當朱允熥都快等不及時,許觀終於開口了。
“三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