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文武大臣行禮後。
“太孫,你把今年賦稅收支的匯總情況說一下吧。”
老朱招呼,朱允熥很快站出。
“去年夏稅米石,絹疋,銀錠,秋糧石,絹59疋,銀5730錠。”
捧著手裡的統計圖,翻都沒翻便把數目一字不差的全部公佈。
收入了多少,支出了多少,與往年相比是高了還是低了,全都說的清清楚楚。
“鬱尚書,你拿著這統計圖,向諸位大臣仔細解釋一下。”
朱允熥明白老朱的意思,老朱之所以要把這結果現在就拿到早朝上商議,很大的原因,是為讓文武大臣看到新式算數的妙用。
接了朱允熥的資料,鬱新走至文臣列班。
在他們之中,一一仔細介紹。
老朱端坐首位,留了充足時間。
盞茶功夫後,鬱新站回自己位置。
“上位又沒說只給你們文人看,倒是也給我們這邊也瞧瞧啊。”
早在鬱新拿給文臣看的時候,那些武將就已伸長脖子迫不及待了。
現在那些文臣都瞧完了,還沒有他們的份,他們又怎能繼續保持沉默。
“瞧個屁,你們認字嗎?”
被武將點名擠兌,鬱新都站出來了。
當時老朱說的的確是給文武都解釋,他自動忽略了武將,的確是他的不對。
武將對這些不感興趣,但卻也不能成為他厚此薄彼的理由。
沒想到,鬱新還沒走幾步,挑頭站出來的武將,便被老朱給罵了。
“上位,臣”
那武將支支吾吾,還欲再說幾句。
“閉嘴!”
老朱一聲呵斥,徹底堵住了他的嘴。
“看過統計資料的,你們以為這種新式算數如何?”
老朱話鋒一轉,又問了文臣。
“簡單清晰,結果更加直觀。”
這麼多人看過,不說話肯定不行。
片刻後,終於有人站出。
有人領了頭,效彷就容易了。
沒用多久,眾人便照著這模板,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總之一句話,這種新式算數好處極大。
在他們看來,這次的歸納整理是由朱允熥負責的,老朱把這結果擺上桌面,無非就是讓他們說幾句對朱允熥的恭維。
現在的朱允熥都已經是太孫了,恭維幾句那也是應當應分的。
文臣說的差不多都表了態,鬱新最後又補充了幾句。
畢竟和他戶部有關,他不說幾句不合適。
但文臣們七嘴八舌,把能說的都說了,他只能調換角度,從另一方面說了。
“各位有所不知,這樣的歸納整理通常需要十五天才能完成,而這次僅用了五日。”
“除此之外,還裁減了一大部分人手,參與這次歸納統計的僅僅只用了不到三十人。”
“以更少的人手,更短的時間,得到更高效的結果,其實不僅在戶部可以應用,其他有司衙門都可借用的。”
鬱新的話說完,老朱嘴角掛了笑。
“鬱卿所言有理,既有好處那就不能只單用於某一處,要讓大明有司全部受益。”
“明年科舉增設新科,以算數和大明律兩門為主,四書五經為輔,報考人數不限,錄取人數不限,科舉結束,再行安排任職衙門。”
老朱命令一出,文臣譁然了。
自隋唐始,科舉傳了幾千年,命題和字跡等方面雖也曾不斷變化,但四書五經的絕對地位從來不曾變化。
算數和律法是重要,但把這兩樣和素書吳經相提並論,可就有些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