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職罷黜,要是再往下追究是否能活著出去都不一定了。
朱允熥早就知道朱標也就是表面上溫和敦厚,實則手腕強硬起來和老朱相比過猶而不及。
就比如在這個事情上,完全可以在解決了這個事情後再對應天府尹做出懲治。
但這應天府尹牧守一方,在處理的時候難免有用得著他處理的地方。
如此一來,便就有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朱標現在就做出懲戒,明顯是不願再給他翻身的機會了。
最關鍵的,這應天府尹是由朱標親自罷黜的,將來即便啟用也並非一件易事了。
在那府尹被帶走後,朱標便問道:“應天府主官空置,伱可以舉薦。”
這麼多年,朱允熥透過各種土途徑,舉薦上去出身職大的私人已佔文官快一半之多了。
應天府尹可是堂堂正三品,職大學生一步步升遷上去能夠坐這個位置的,那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且還都擔任著重要職務。
朱允熥也不捨得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去坐應天府尹的位置了。
這位置看似重要,卻起不了多大影響。
朱允熥搖搖頭,道:“應天府尹也並非真得過且過就行,職大出身的人年紀尚輕經驗不足,恐怕勝任不了。”
不管是不是職大出身的,那都屬大明的官員。
既是大明的官員,朱標便對之有管轄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無論升遷還是任免,那都由朱標說了算。
朱標詢問朱允熥是否有舉薦的人選那也只是徵求一下他的意見而已。
最終選拔哪種途徑出身的,又會安置誰去接任,全都由朱標一人說了算。
只不過,朱標並沒停頓多長時間,便很快吩咐道:“令吏部補進吧。”
既交於吏部銓敘,想必應該是採納朱允熥的意見了。
畢竟,自詡科舉正途出身的那些官員,對朝堂摻雜了職大出身的早就心存不滿了,又怎會把職大出身的銓敘上去。
更何況,即便是論履歷來看,職大出身的那些本就欠些火候。
之後,朱標也不再多說,很快道:“既有人敲了登聞鼓朝廷就需儘快給出態度來,要是耽擱的太久恐會讓百姓人心惶惶的。”
“吏部按正常銓敘的流程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你先下去看看實際情況。”
“銀行的發展所影響的必不僅僅只是江寧一處,也需以此作為試點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來。”
其實,民間所謂的耆老士紳,也就是一些大地主而已。
現在人以為經商是末等行業,唯有購進田畝才是聚富凝財的絕佳手段。
別的先不論,和主流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也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田地買進來就是自己的,即便一年不夠風調雨順糧食歉收,等到下一年總會變好的。
而經商就不同了,前一天或許還有百萬家財,等到後一天一個錯誤決定或許就能傾家蕩產連飯都吃不上的。
所以說,地主佔比並不小。
處理這些問題,會比當初扳倒孔家還難。
不過難歸難,卻總是要處理的。
朱允熥連為難的表情都沒有,便道:“兒子馬上就去調查。”
帶著那三個敲登聞鼓之人從乾清宮出來,正要去屬江寧縣的村子裡的時候,碰到了過來打探訊息的魏良仁。
登聞鼓被敲響不是件小事情。
凡過來告御狀之人,必是走投無路有天大的委屈了。
老朱自禪讓之後,本是有降低自己存在感,儘量讓朱標父子直接治理天下的。
但聽聞登聞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