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後,朱標突然問道:“水軍能順利完成,藍玉還安分吧?”
藍玉和朱棣有矛盾,朱標和老朱都知道。
以他們兩作正副都督,一個鍋裡攪馬勺同時訓練水軍沒出差錯,這離不開朱允熥的居中調和。
“舅爺還是很識大體的。”
就他們兩人那脾氣,沒有衝突才算奇怪。
朱標不再多問,只道:“那些勳戚子弟在親衛當值表現都算上佳,他們都是你軍校的第一批學員,你訓練了他們那麼長時間,一直把他們留在親衛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要不這次讓他們隨水軍出海吧?”
水軍訓練的時候,藍玉做了副都督。
這次演練,又沒他的份兒。
看起來僅僅只是藍玉的事情,但實則勾連的卻是整個勳貴集團。
為了支撐衛所的順利改革,勳貴們一直被打壓的很厲害。
也是時候,再扶他們一把了。
對於朱標的這個安排,朱允熥很快理解了其中深意了,笑著應道:“是該給他們個磨鍊的機會。”
“目前大明的年輕一輩還沒有能扛得起大任的武將來,照此往下發展下去,將來恐會讓文官獨大。”
“而且,也需要在大明的年輕一輩中培養些能打勝仗的武將,以應對大明將來的兵戈伐戰。”
朱標話不多說,直接把差事給了朱允熥。
“那你去安排吧。”
當著藍玉的面,朱允熥把演練指揮給了朱棣,有必要再由朱允熥施恩藍玉,加深朱允熥在勳貴中的地位。
“謝父親。”
明白了朱標的良苦用心,朱允熥先道了聲謝,隨之道:“明天兒子就去。”
說完這些,朱標又問道:“石見的情況如何了?”
石見銀礦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去過倭國的朱棣,以及老朱和朱標外,也就只有參與勘探的那些人知道了。
儲備這麼大的一處銀山,要是被倭國知道了,他們極有可能會聯合起來先攘外的。
以大明目前的實力,倒也不至於懼怕。
只是,不是最優方案。
既然要做,那就該選最合適之法。
“表面上的書院已經有了眉目,倭國已有學生開始進入了。”
“想要學習儒家經典,必須得了解漢家文化,而這最顯著的就是漢語漢文。”
“而這,也是對外教化的第一步。”
“目前所有的課程都是以學習漢語為主,這些人都有識字的基礎,學習能力本身又都不差,配合著拼音學習進度還是很大的。”
“那裡銀礦的規模估計是周邊國家儲備最多的,勘探隊剛一進去便有了眉目,現在已經把幾條礦脈都探明瞭。”
“只不過,目前倭國內亂程度還不夠,不是開採的最佳時機,只能是先按兵不動再等等了。”
那麼時間長都等了,也不愁這一時半會。
就連老朱都沒多說,只道:“一個太孫脫離朝中政務長達半年之久,這可不是個啥好現象,明天開始按部就班上早朝。”
雖說他半年沒上過早朝,但朝中每當有重大事件,老朱都會給他發電報讓他知曉。
除此之外,老朱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把最近發生的事情總結一下發給他。
所以說,這半年時間他雖沒在朝中,但朝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他都知曉。
“好!”
朱允熥知道老朱這麼多也是為了他好,二話不說直接樂呵呵的應了下來。
之後,朱允熥先去找了朱標,然後又和朱標一塊去找了老朱。
時間差不多,祖孫三人這才趕往奉天殿。
朱允熥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