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4/5頁)

片如果五角大樓還在基調上挑刺,那純粹是腦袋集體生鏽了。

就在杜克如此腹誹的時候,倫霍中校繼續說道,“但五角大樓希望你能把五十一區的所有內容剔除掉。”

“中校,這只是一個吸引觀眾的噓頭。”杜克攤開手,說道,“我們沒有任何宣揚陰謀論的意思,我們只是想借此吸引更多觀眾而已。”

“這不是我的意思,杜克。”倫霍中校從座位上站起來,來回走了一圈,“我的上司對這方面的內容有些敏感。”

敏感?杜克怔了怔,心說不會真的有51區吧?

“羅斯威爾事件和51區傳了這麼多年,公眾都知道這是假的。”

真假對杜克來說根本就不重要,他才不關心這些呢,“如果我們掌握了外星科技,豈不是早就稱霸全球了?這只是影片的宣傳炒作噓頭,吸引更多觀眾進入影院。”

倫霍中校停下腳步,沒有說什麼,一臉沉思狀。

“在我看來,有更多觀眾進入影院對五角大樓好處絕對大過敝處。”

為了說服五角大樓,節約上千萬美元的武器裝備租賃費用,以便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特效製作中,杜克真是絞盡了腦汁,“中校,據我所知,從伊拉克戰爭過後,軍隊的入伍率一直在走低,這兩年甚至達到了歷史的最低點,你曾經跟我說過,《勇闖奪命島》能成為一部徵兵廣告片,實際上那並不是。”

稍微頓了頓,等倫霍中校轉頭看過來的時候,杜克換上了更加鏗鏘有力的語調,“《獨立日》的劇本你們看過,中校!這會是一部最好的徵兵廣告片,還記得《壯志凌雲》上映後帶來的入伍效應嗎?一部出色的宣揚軍隊的影片,遠比國防部在各大媒體上投放徵兵廣告效率要高十倍乃至百倍!”

八十年代的《壯志凌雲》帶來了超強的徵兵效應,這一被戲稱為“f-14超長mv”的影片上映後,隨之而來的青少年蜂擁觀看、節節飆升的票房,也讓美國海軍迎來了二戰後最高的入伍率。

自從《壯志凌雲》之後,好萊塢已經多年沒有拍攝過影響力巨大的徵兵宣傳片了,《獨立日》則具備鮮明的徵兵廣告特質。

杜克本身不在意這些,他與五角大樓就是簡單的利益合作關係,既然站在了好萊塢,必須從現在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如何去做才會對自己最為有利?

不久的未來,從開羅的金字塔到芝加哥的摩天大廈,從斷壁殘垣的洛杉磯到遼闊無際的太平洋海面,從巴黎街頭的高速公路到黃沙漫天的中東軍事基地,好萊塢銀幕上,世界各地經受了一波又一波規模空前的外星人入侵浪潮。

地球這個共同的家園危急存亡之時,總會有那麼一群“英雄”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殺入戰場,挽救大廈將傾,最終力挫外星暴徒的陰謀詭計,保衛了地球,拯救了世界人民,大功告成之後迎著鮮花和掌聲的簇擁重返軍營,深藏功與名。

這些美國大兵在銀幕上的“英雄壯舉”令全球觀眾“肅然起敬”,令熱血男兒們“心馳神往”,也令這批影片在不知不覺中儼然成為了美軍的徵兵廣告。

其實美軍搭臺、好萊塢唱戲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早在近百年前的電影誕生之初,雙方就關係密切,只不過當時軍方之所以配合劇組,是出於教學目的——影片可以當做軍校教材。

正基於此,二戰時期的美**方才得以直接參與徵兵電影的製作和宣發,弗蘭克·卡普拉等導演就曾拍攝過高水準的徵兵片,但那和鼓吹越戰的鷹派影星約翰·韋恩在60年代拍攝的《綠色貝蕾帽》替美軍歌功頌德一樣,都屬於“非常時期”的曇花一現。

如今意義上的“徵兵片”是指反思越戰的電影偃旗息鼓後,一批著力塑造美軍正面形象的高投入商業片,以80年代風靡一時的《壯志凌雲》為開端

最新小說: 從夢幻西遊開始的遊戲人生 NBA模板麥迪,拯救籃網三巨頭 迷霧求生:從昇華萬物開始無敵 我若為星君為月 直男超甜,男主瘋狂獻上女主劇本 眉莊:純元不死你等不過爾爾 韓娛?不不不我是來當全球頂流的 文案館全劇終 逆天裝備 星鐵:執念未了,過往依舊 龍族:從覺醒言靈皇帝開始 網遊之刀問江湖 原神:更新後手機連線了提瓦特 全息挑戰:大學生無限求生遊戲 白天澄清緋聞,晚上瘋批偷偷黑我 全民遊戲化,只有我唯一職業 風流短跑之神 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 星軌戰紀:全能指揮官 我與老婆令人心梗的戀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