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東洋軍在衡陽戰役中遭遇挫折,但對於他們而言,要徹底打通陸上通道,僅差臨門一腳】
【東洋軍緊鑼密鼓地策劃並發動了桂柳會戰】
【此次會戰由岡村寧次親自掛帥指揮,東洋軍方面集結了多達十五萬的兵力】
【而與之相對應的,國民政府派出了十六萬軍隊迎敵】
唐朝
尉遲恭抱拳拱手說道:“陛下,此事看來結局已定。”
李世民微微眯起雙眸,若有所思地回應道:“此事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以國民黨這般心態行事,能有如此結果,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
站在一旁的程咬金聽聞此言,面色陰沉地低下了頭,飛起一腳狠狠地將地上的一具屍塊踹向了懸崖下方。
李世民見狀,無奈地搖了搖頭,嘆息一聲說道:“每每看到此事,朕便心中惱怒。罷了,諸位愛卿,此次戰況究竟如何?”
秦瓊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朗聲道:“啟稟陛下,我軍此番大獲全勝!”
就在此時,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呼喊聲:“報——”
李世民聞聲迅速轉頭望去,只見一人正騎著一匹快馬疾馳而來。
待那人靠近,李世民面露驚訝之色,脫口而出:“這是加急?”
那人翻身下馬,快步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此乃京師急報!”
說罷,他雙手呈上一封書信。
李世民接過信件展開瀏覽,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知節、敬德,爾等率領一隊人馬留在此處,清理殘餘敵軍。其餘人隨朕即刻回國!”
幾人齊聲應道:“遵命,陛下!”
李世民翻身上馬,手中韁繩一抖,駿馬嘶鳴一聲,奮蹄而去。
他口中喃喃自語著:“乙毗咄陸可汗……”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不禁心生疑惑:為何在這場桂柳會戰中,國軍投入的兵力相較之前顯得如此稀少呢】
【回想一下此前的豫中會戰,國軍可是投入了23個軍、總計超過40萬的兵力】
【再看長衡會戰,也有16個軍、大約30萬人參戰】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桂柳會戰國軍的兵力部署如此之少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調配更多軍隊嗎】
【答案是否定的】
【要知道,英勇無畏的第十軍已然成功阻擋住東洋軍長達40多天的進攻步伐,時間方面其實是充裕的】
【那麼,是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部隊可供調動呢】
【似乎也並非如此】
【當時,國民黨胡宗南所率領的40萬精銳之師仍駐守在陝甘寧邊區,負責‘保衛’延安】
【由此可見,兵力不足這一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歸根結底,當時已處於戰爭末期,局勢逐漸明朗化,但凡有點眼光的人都能清楚地意識到,這場殘酷的戰爭即將落下帷幕】
【即便東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最終打通了這條道路,也只不過是強弩之末、迴光返照罷了】
【因此國民黨還是抱著儲存實力的思想】
【還有便是派系之間的複雜關係】
三國
在那寬敞而寧靜的屋子裡,諸葛亮獨自一人靜靜地佇立著,目光凝視著天幕,似乎正在腦海中醞釀著某種深遠的謀略。
就在這時,一陣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破了屋內的寂靜。
諸葛亮回過神來,快步走到門前,伸手輕輕推開房門。
只見門外站著的正是劉備,他一臉急切之色。
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