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日後,湯恩伯竟然丟失了三十八座城池】
【豫中會戰宣告結束】
【戰後,根據國民黨方面的統計,在整個豫中會戰中,國民黨軍隊的傷亡人數不足兩萬人,而擊斃和打傷的東洋軍僅有四千餘人】
【這樣的戰績實在難以讓人滿意,湯恩伯最終被蔣撤職】
明朝
“這……怎麼會敗退得如此之快?”
太子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聲音顫抖地說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朱棣則一臉淡然,輕描淡寫地回應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太子急忙轉向朱棣說:“父皇?”
朱棣微微皺起眉頭,指著天幕上的傷亡,沉聲道:“看看這傷亡對比,一目瞭然,國民黨軍要麼是在撤退,要麼就是正在撤退的途中。能打出這種情況也不奇怪。”
【但是,國民黨沒有想到這次的潰敗只是一個開始】
【很快,東洋軍展開了第二階段的攻勢,目標明確地指向了長沙的薛嶽第九戰區】
【這一次,東洋軍的指揮官是橫山勇,他手中的牌顯然比前幾次要好得多】
【東洋軍一下子投入了10個師團,將近25萬人,而國軍的第九戰區只有35萬人】
【這是雙方兵力差距最小的一次,面對東洋軍如此明顯的優勢,薛嶽的第一道防線很快就被攻破】
唐朝
松贊干布站在高處,看著天幕,目光深邃而凝重地說道:“說到底,還是實力最為重要啊!我們必須不斷發展壯大才行。”
祿東贊在一旁恭敬且小心翼翼地回應道:“贊普英明,在您的領導之下,吐蕃已然愈發強盛。”
然而,松贊干布卻輕輕搖了搖頭,嘆氣道:“這遠遠不夠啊!我們與大唐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轉頭看向祿東贊問道:“對了,那李世民如今身在何處?”
祿東贊連忙躬身答道:“啟稟贊普,據我方密探所傳來的訊息,李世民應當正在親自率領大軍東征東洋呢。”
聽聞此言,松贊干布微微一怔,隨後便沉默不語,只是靜靜地佇立在那裡,雙眼凝視著天幕,陷入了沉思之中。
【彷彿回到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候,薛嶽還是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一步步將敵人引入爐膛】
【而橫山勇似乎也很配合,不斷逼近長沙城】
【此時的長沙城只有一個第四軍駐守,形勢萬分危急】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