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孔穎達看著李世民說道:“陛下,夫子曾言‘子不語怪力亂神’……”
聽到孔穎達這麼說,魏徵好像一下子開啟了思路。
他立刻附和道:“陛下,天幕能給我們一個指示就已經很不錯了,其他的還是要靠自己啊!”
李世民聽著他們二人的話,深深地吸了口氣。
然後看向眾人,語重心長地說:“朕都快被這不孝子孫給氣死了,既然如此,那就看看能不能從後朝找到一些制度來參考一下吧!”
眾臣一聽,紛紛點頭稱是,表示贊同。
齊聲說道:“陛下聖明!”
【李隆基前行時遇到一個叫郭從謹的老人。郭從謹進言道:“安祿山心懷叵測,密謀叛亂已久。有人告發其陰謀,陛下卻將這些人處死,致其奸計得逞,被迫出逃。古代帝王會尋求忠誠正直之士廣泛聽取意見。宋璟為相時敢於直言,天下得以安寧。但此後大臣們忌諱直言進諫,一味諂媚奉承,致陛下對宮廷外事情一無所知。遠離朝廷的臣民早知道會有今天局面,因門禁森嚴,忠心耿耿卻無法表達。若不是安祿山叛亂,事情發展至此,我又怎能有幸見到陛下並當面向您傾訴呢”】
三國,曹營
大帳內一片繁忙景象。眾多謀士們正忙著各自手頭的事務。
偶爾抬頭看看那神秘的天幕,天幕現在播放的事情和他們關係不大。
就在這時,大帳的門簾被輕輕掀開,賈詡緩步而入。
只不過,走路有些搖搖晃晃。
一旁的荀攸見狀,關切地問道:“文和,你這是怎麼了?昨晚丞相召集會議,你為何沒來?今日又如此遲來?”
賈詡說:“丞相在何處,某特來請罪。昨夜我的侍衛飲酒過度,未及時叫醒我。今日晨起已晚,故而來遲。”
幾位謀士對視了一眼。
荀攸說:“丞相已經離開,不在營帳內。只不過文和啊,你這……”
賈詡沒有說話。
劉曄接著說道:“丞相短時間內估計回不來,我們還是一同處理公務吧。”
賈詡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抹難以察覺的光芒,然後靜靜地走到案前坐下,開始投入到工作之中。
【李隆基嘆了口氣說道:“這都是朕的過錯啊!但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接著他安慰了郭從謹一番,便讓他離開了】
唐朝
李隆基的臉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他心中暗自懊惱,感覺自己像是被天幕狠狠地曝光了一樣。
就在這時,大殿之下傳來了一個聲音:“陛下,壽王和壽王妃在殿外求見!”
聽到這個訊息,李隆基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
誰這麼有才?居然把壽王妃給弄過來了!
這不是社死的節奏嗎?
萬一壽王妃進來後,對自己態度一無所知,亂說一通,那可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可是,如果不讓她進來,又顯得太過刻意,難免引起眾人猜疑。
思前想後,李隆基只好強裝鎮定地說道:“讓他們進來吧……”
李隆基掃視了一眼四周,試圖找出那個“人才”。
他心想,等找到這個人,一定要將他發配到邊疆去。
李林甫站在一旁,同樣面色陰沉。
他心裡暗暗咒罵著,到底是誰幹的好事?
還有楊國忠這個人。
此時此刻,他已經大致猜到了李隆基的心思,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憤怒。
此刻,無論是李隆基還是李林甫腦海中都湧現出無數念頭。
眾位大臣們都不敢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