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專業教師隊伍奔赴各個少數民族村落的學校,教學工作逐漸步入正軌,但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這天,林蕭接到了一位在村落任教老師的緊急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滿是焦急:“林大哥,咱們這兒出狀況了呀。這教材雖然是按照研討會上說的結合了當地文化特色來編寫的一部分,可還是有些和孩子們的實際理解水平銜接不上,上課的時候好多孩子聽得雲裡霧裡的,這可怎麼辦啊?”
林蕭皺緊了眉頭,趕忙安慰道:“彆著急,你先穩住教學進度,我這就想辦法,咱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掛了電話,林蕭立馬召集了當時參與研討會的幾位核心成員,把情況一說,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那位老教師率先開口了:“我之前就擔心會出現這種情況,畢竟咱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城裡和村裡孩子的基礎差異還是得考慮更周全些啊。”
年輕的志願者也著急地說:“那咱們得趕緊重新調整教材呀,可這工程量不小,而且時間緊迫,孩子們不能一直這麼耽誤著學習呀。”
林蕭目光堅定地說:“沒錯,不管多難,咱們都得儘快解決。我覺得咱們可以分工,一部分人去實地調研孩子們目前知識掌握的具體情況,一部分人聯絡教育專家,看看能不能找一些更通俗易懂、又貼合當地文化的案例融入教材裡。”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立刻行動起來。林蕭親自帶著一隊人又來到了少數民族村落,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個個交流,詢問他們哪些地方聽不懂,哪裡覺得最難理解。
一位小女孩怯生生地說:“林叔叔,那些書上說的好多東西,我都想象不出來是什麼樣子,就覺得好難呀。”
林蕭心疼地摸了摸她的頭說:“別怕,叔叔一定幫你們把書變得好懂起來。”
而另一邊,負責聯絡教育專家的隊伍也有了好訊息,一位資深的教材編寫專家聽聞情況後,主動表示願意幫忙,還說:“這是好事呀,咱們不能讓這些努力因為教材的問題就打折扣了,我這有不少過往積累的適合不同基礎孩子的教學案例,咱們一起篩選修改,肯定能行。”
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戰,新的教材樣本終於出爐了。林蕭再次帶著它來到村落學校,老師們拿著新教材試講,課堂上孩子們的眼睛裡漸漸有了光彩,之前迷茫的神情被專注和好奇所取代。
一位老師興奮地對林蕭說:“林大哥,你看,這次效果太好了,孩子們都能跟上思路了,咱們這一番辛苦太值得了。”
林蕭看著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求知慾的臉,欣慰地笑了:“是啊,只要孩子們能學好,咱們再辛苦都不算啥。不過這也給咱們提了個醒,以後做任何事都得考慮得更細緻,不能光有好想法,還得確保落實到位呀。”
大家都深以為然,而這次成功克服困難,也讓他們對後續的公益教育之路更加充滿信心,彷彿看到了那些少數民族村落的孩子們在知識的澆灌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未來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