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火器出現了,到很正常。
特別是攻城的時候,原來的衝車要衝到跟前,要死不知多少人,自然不如火器的大炮方便。
這個時代的大炮,說白了就是放一個大鐵球,裡面放些火藥鐵片什麼的,真的打出去,炸中的地方,如果敵人密集的話,死個十來個人,傷個幾十個人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這樣的大炮用來轟城牆是最好。
而這個時代,大炮的射程,到底是怎麼回事。
明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13萬八旗軍主力,渡遼河,攻打孤城寧遠。明廷派袁崇煥駐守該城,袁崇煥用“紅夷大炮”重創八旗軍,“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大明的紅夷大炮讓旗兵損失慘重,努爾哈赤也因之受傷,被迫撤軍,因傷重於當年八月死去。
這一段,就是典型的吹牛逼了。
這個時代的大炮,還想一炮所中,糜爛可數里?他以為他放的是原子彈。
查一查那時代的明代文人記錄,對於炮的射程,我們可以查到,號稱紅夷大炮的荷蘭火炮是明人所見到的威力最大的西洋火器。與佛朗機相比,其設計鑄造更趨精密,展示了更大威力。萬曆三十三年(1605 年),荷人出沒廣東,粵人謀與澳門葡人共拒敵人。明朝是從中荷實戰中逐漸認識了荷蘭火器。巨銃乃紅夷所恃長技,“長丈有咫,能毒人於二十里外”。
另外還有對西方火炮技術表示震驚的言論,如:荷蘭“大銃長二丈餘,中虛如四尺車輪雲。發此可洞石城,震數十里”。(茅瑞徵《皇明象胥錄》卷5《和蘭》)紅夷大炮“一發十里,當之無不立碎,我雖有利刃,勿可與敵;雖有銳兵,勿可與戰”。(沈國元《兩朝從信錄》卷16)。
但是,大家也應當知道,古代的文人,對於數學方面,真的沒有什麼天賦。他們習慣性的隨手往數字裡面灌水,沒辦法,科舉這玩意從來不考數學,他們在這方面相當的白痴。
明代的大炮打十里,二十里,哈哈哈哈,真是搞笑。
二戰時代,各國75毫米野戰炮射程最大不過9km,也就是十八里。
按明代文人的記載,估計著明代的火炮可以和二戰一樣。
所以,這些資料看看就好,千萬別信。
下面這些資料,才可信一些。
而大炮的射程,1632年英國的“海上君王“號的艦炮資料。
首先是32磅及30磅加農炮。
根據記載“這些火炮的重量超過了5000磅,發射的彈丸如果用14°仰角可以發射到3000碼外”
然後是18磅炮,“一門填裝了5磅火藥的18磅炮可以在400碼的距離擊穿2英尺6英寸的橡木,即使在在1000碼的距離上仍然可以有效擊穿1英尺的松木板”。
所以這個時代,英軍最好的大炮,能打到一千碼,能有有效殺傷。一千碼就是九百米。
而研究過這段歷史的話,會發現當時的英軍在火器上,已經頗大的領先了明軍。
明軍也好,清軍也好,他們大炮的有效射程,不可能到達九百米。
看完西方的記載,來看看大明朝比較靠譜的人戚繼光的記載。
戚繼光於1560年寫成的《練兵實記》,是在薊州鎮訓練士兵時的經驗和實戰總結,戚家軍中裝備的佛郎機火炮的數量在中國最多,種類也最齊全。但戚繼光談及火炮的射程,僅有1…2裡的說法。《練兵實記佛郎機圖》中雲:“此器最利,且便速無比,但其體重,不宜行軍,比無車營,只可邊牆守城用之。今有車營,非有重器,難以退虜衝突之勢。其造法,銅鐵不拘,惟以堅厚為主。每銃貴長七尺為妙,則子藥皆不必築矣,五尺為中,三尺則僅可耳,再短則不堪矣。……其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