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諭,正式與蘇天雷展開交涉。然而,面對他據理力爭的質問,蘇天雷卻是滴水不漏,處處打太極。一會兒強調是白家挑釁在先,一會兒又搬出無數證人,證明是白季率先攻打水門關。最後更是巧妙地搬出兩家百年宿怨的陳年舊事,將一切都推得乾乾淨淨。
每次談判,蘇天雷都是在書房裡接見他。那間寬敞的書房中,四壁皆是古色古香的書架,充滿了文人雅士的氣息。然而吳威卻總覺得,這不過是給一隻餓狼披上了儒雅的外衣罷了。
整整一個時辰的交談,蘇天雷都是笑眯眯的,說話也是溫溫和和,卻句句都在偏離重點,巧妙地迴避自己的野心。這種滴水不漏的說辭讓吳威心中憋著一肚子火,偏偏又無可奈何。
更棘手的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龍亭先生遞上了夷州百姓的萬民書。那份洋洋灑灑數千字的奏章中,字字句句都在歌頌蘇家的功德,說他們解救了水深火熱的夷州百姓。這下連朝廷也不得不作出讓步,以免落人口實,落得一個\"不顧百姓死活\"的罪名。
最終,與蘇天雷據理力爭數日無果,吳威只得黯然帶著那份措辭巧妙的奏摺和萬民書離開雲州城。臨行前,他站在城門樓上,遙望著蘇府的方向。秋日的陽光下,那座氣勢恢宏的府邸巍然矗立,彷彿一頭蟄伏的巨獸,不知何時就會突然甦醒,吞噬更多的疆土。
而此時的蘇天雷早已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調派了大量文武官員前往夷州任職,只是在人員分配上頗有講究。武將佔據多數,文官相對較少。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安排,為的是既要牢牢掌控軍權,又要安撫夷州當地的世家大族。
在文官的任命上,蘇天雷顯示出了高超的權術手腕。他多選用夷州的舊官員,這些人熟悉當地情況,又有根深蒂固的關係網,能夠幫助安定民心。同時,他還巧妙地安插了一些在佔領夷州過程中出過力的世家子弟。這些人既有能力,又欠下蘇家的人情,自然會成為蘇家的忠實臂助。
蘇天雷坐在書房中,看著桌上攤開的夷州地圖,目光在一個個重要據點上逡巡。窗外的秋風吹動著案頭的燭火,在牆上投射出忽明忽暗的影子。他正在仔細規劃著軍權的佈局,這是他絕對不會讓步的底線。
兒子常說的那句\"槍桿子裡出政權\"確實一針見血。這話雖然粗俗,卻道出了千古不變的真理。想到這裡,蘇天雷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近來兒子的表現,著實讓他感到驚喜。那份老辣的心思,遠超同齡人。
書房內的燭光映照著父子二人的身影,在牆上投下長長的陰影。蘇大少站在父親身後,看著那幅標註詳細的地圖,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在他看來,夷州不過是第一步,未來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征服。
接下來便是論功行賞了。像肖乾、郭子曖及劉尚霖這樣的大將,本就是中郎將,已經位居一州之中最高的武官品階。雖然無法再往上升遷,但蘇天雷還是重重地賞賜了金銀財物。那一箱箱晃眼的黃金白銀,那一疊疊嶄新的地契,無不顯示著蘇家的手筆之大。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將領們的功勞都詳細記錄在案,將來必有重賞。蘇天雷深諳用人之道,知道該如何籠絡人心。他給這些能征善戰的將領們畫了一張大餅,讓他們看到希望,自然會死心塌地地追隨蘇家。
隨著這一系列的人事安排,雲州對夷州的統治逐漸步入正軌。每一步都按照蘇家的計劃穩步推進,就像一盤精心佈置的棋局,一步步走向勝利的終點。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蘇家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深夜的書房中,燭火依舊明亮。蘇天雷望著窗外的月色,若有所思。夷州只是開始,更大的棋局正在展開。他相信,在兒子的輔佐下,蘇家終將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
窗外的秋風送來陣陣桂花香,與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