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手中銀槍爆出無數銀點,好似隨風飛揚的春雨。
“雨橫風狂”!
史阿早已經和太史慈合作慣了,所以見到太史慈出手,馬上搶前一步,手中長劍全力展開無孔不入的攻擊著左翼的敵人。
李嚴在後面看了個目瞪口呆。
雖然他早就知道太史慈的厲害,但是實在沒有想到竟然會強成眼前這個樣子,比為說這些敵人了,就是換了自己,只怕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對如此驚心動魄的槍法。
耳邊傳來太史慈的呼喚聲,李嚴這才如夢初醒,手中長槍靈蛇般舞動起來,一派花團錦簇。站立在太史慈的右翼。
對面乃是一百四十四名訓練有素的校刀手,並沒有因為面前的三人的武功如此驚世駭俗而棄刀逃走。
只見一百四十四柄長刀,有條不紊,配合無間,每刀都暗藏無數兇猛的殺機,正帶著尖銳的風聲,每一刀都想立刻便將面前的三人劈成兩半。
坦白而言,這一百四十四名長刀手雖然都是武技強橫之輩,但並非是厲害到極點的高手,只不過這些人久經訓練,他們此刻所採用的是一種極厲害的配合方式這些人的武功雖無一可懼,但在如此嚴密的配合下,實已無異將這數十人的武功,混合為一。這數十人的武功加在一起,便彷彿是一人長了許多隻手似的,這樣的對手實在難纏。
太史慈雖然並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但是這些的武功配合令太史慈強烈的想起了二十一世紀時,一個很有名的舞蹈表演——“千手觀音“!
眼前這些人的配合方式只怕比那些千手觀音的表演者還要熟練和默契。
如此高明的群戰技巧,太史慈還是第一次見過。就是自己一手訓練的特種精英在配合上也絕對達不到這種程度。否則若是換了一般的一百多個人還哪裡放在太史慈的眼裡?
一向以來,太史慈一直忽視三國時代的步戰功夫,畢竟這時代騎兵的殺傷力實在巨大,雖然自己也曾經見過王越、史阿這等高手,但是長時間的沙場生涯早就令太史慈不把這些類似於後是武俠小說裡的武林人物放在心上,更何況太史慈本身的武功就十分的強大呢?
可是現在太史慈第一次發現原來步戰居然也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的確,也許步兵的力量沒有騎兵強大,但是步兵的靈活卻是騎兵無法比擬的。
就拿眼前的這些人來說,他們在步伐和呼吸以及出招上都有著驚人的默契,令與之對敵者不由自主地隨著他們的節奏出招。最後終逃不過一死的下場。
不過太史慈的那變幻莫測的槍法恰好正利於群戰,所以每一槍擊出都會有一把長刀凌空而至,恰到好處擋住太史慈銀槍的每一點亮光。
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師傅在和自己的徒弟相互拆招般輕車熟路。
至於史阿和李嚴就不是那麼輕鬆了,他們沒有想到眼前這群人居然這麼難以對付。
這些長刀手很會利用武器之間的差距來製造自己的優勢,史阿的長劍本就比長刀短,可是這些長刀手卻偏偏不給史阿近身搏擊的機會。
這其實是史阿的失策,原本他因為眼前的這些人也就是一群軍中計程車兵,雖然身上殺氣很重,但是史阿卻根本未把他們放在心上,所以放棄了自己的速度優勢,只想和太史慈並肩作戰,誰知道這群長刀手並非是一群好勇鬥狠之輩那麼簡單,他們對武器的特性都十分了解,知道如何以己之長攻擊之短。
每一次每個人長刀的刀鋒都劈在史阿長劍劍鋒的有力難施處。也許一個人的速度與變化還有力量無法和史阿這等高手相比,但是這些配合的極為默契的人的長刀倒好似一個高手在向史阿連環不斷的進攻。
若非史阿乃是當是有數的高手,深明“自然之氣“的道理,只怕早就被劈得心浮氣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