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禮,吾看汝之面,姑且饒恕之。但問廢立之事若何?”
袁隗面色惶惶,哪敢不應?低聲說道:“丞相所見是也!”
董卓聞言,轉身復問百官:“汝等所見,何耶?敢阻我大義者,以軍法從事!”
群臣哪敢言不?俱恐慌不已,又見袁隗已從,皆從其言。
酒宴完畢,董卓問計侍中周毖、校尉伍瓊:“袁紹、袁術此去若何?”
周毖、伍瓊等人皆是見風使舵、油滑無比的官場油人,董卓入京之後,第一時間就臣服了董卓。
見董卓問計,周毖言道:“袁紹忿忿而去,公若逼迫至極,其勢必變!且袁氏恩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倘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之地非公有之也!不如赦免之。”
伍瓊言道:“那袁紹好謀無斷、袁術更無謀略,不足為慮。誠不如拜其一郡守,那袁術、袁紹則喜於免罪,必無患也。亦可收民心。”
“那當如何?”董卓問道。
“那袁術統兵必會南陽,守其家業,主公可冊封其為南陽太守;袁紹庶出,必遠離南陽,冀州一帶乃有其之基業,可封其渤海太守。”周毖進言說道。
董卓從之,即日差人,拜袁紹為渤海太守、袁術為南陽太守。
九月初一,董卓請少帝升坐嘉德殿,大會文武。
董卓與李儒準備了一個月多的廢帝之舉,終於在這一日開始進行了。朝中百官都心知肚明,些許忠良之人怒目瞪之,卻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董卓拔劍在手,對百官曰:“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乃命李儒宣讀廢帝詔書曰: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策畢,董卓便叱左右扶少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又使人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號啕大哭,朝中群臣無不悲慘。
尚書丁管忍無可忍,憤然出列,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言畢,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
董卓大怒,喝武士拿下,牽出斬之。丁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
後人有詩嘆之曰: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
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隨後,董卓請陳留王登殿。
群臣朝賀禮畢,董卓命人扶何太后並弘農王及王妃唐氏於永安宮閒住,封鎖宮門,禁群臣無得擅入。
可憐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董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仍為丞相,三公之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卻說少帝與何太后、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自嘆命運桀驁,時常嘆息,以淚灑面。
一日,偶見雙燕飛於庭中,遂吟詩一首。
詩曰:
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
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
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
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董卓時常使人探聽永安宮之事。是日,有人獲得此詩,呈遞給董卓。
董卓曰:““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