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加強了裡海北端重要的軍事要塞——阿斯特拉罕城。
阿斯特拉罕本是沙皇俄國佔據的城池,該城池坐落於裡海沿岸,伏爾加河流入裡海的入海口,地勢低窪,平坦,氣候溫和溼潤,可以說是沙俄的魚米之鄉。
這一片區域是裡海北岸窪地,從東向西,從北到南,地勢依次降低。
之所以明軍沒有從裡海南側去入侵奧斯曼帝國,一是因為哈薩克汗國南側是荒無人煙的沙漠和戈壁,而且那裡還有一段崎嶇難走的山地。
二是因為,克里米亞過去就是烏克蘭,顯然從北線切入更符合女皇的戰略目標。
至於這邊的領土本來是沙俄帝國的,朱辰鈺才不管他死活,能多佔就多佔,為什麼要對沙俄客氣?我佔了就是我的!
還有一個原因,沙俄帝國的軍隊就在北邊,早就開工建設的大明通訊基站也密集分佈於北線。
這些通訊基站是沙俄帝國協助大明建設的,期間沙皇還表達了要引進無線通訊技術的意願,朱辰鈺說好啊!拿你的莫斯科,聖彼得堡(當然還不叫這個名字,畢竟彼得大帝還沒出生)等等等等大城市來換!
沙皇當時就不言語了!
奧斯曼帝國很快探知了明軍動向,集結二十萬兵力,沿著裡海西岸,從阿斯特拉罕出發,向南,佈置了三大防線。
,!
另外還有二十萬大軍,佈置在西線和北線。頓涅茨克周邊大部分地區都是富庶平坦的烏克蘭平原,奧斯曼帝國將這大片區域堅壁清野,佔領數座重要大城,與沙俄對峙。
靠近黑海的地區奧斯曼帝國毫不擔心,因為這邊有刻赤海峽阻止了明軍西進,奧斯曼帝國丞相艾哈邁德相信明軍不可能短時間內穿越刻赤海峽,打入奧斯曼帝國腹地,如果刻赤海峽失守,那麼奧斯曼帝國離國破家亡可就不遠了。
畢竟伊斯坦布林就在這邊,國都被攻陷,那麼大勢已去。
黑海的防禦,奧斯曼帝國毫不擔心,因為他們的艦隊主力都在黑海這邊。黑海和地中海是直接聯通的,大型戰艦來去自如!反觀明軍,勞師以遠,沒帶任何船隻,僅僅依靠沙俄的水師,還不足以撼動奧斯曼帝國的無敵艦隊。
十七年冬,大明帝國的西征部隊從東向西,沿著烏拉爾山餘脈俯衝而下,兵鋒直指阿斯特拉罕。與此同時,大明國內洛商線一期工程匆忙竣工,儘管還有很多基礎設施尚未完善,但是運糧還是可以的。
源源不斷的糧食從東部運往遙遠的哈薩克汗國前線,有力的支援著西征軍隊,當然,朱辰鈺不可能僅僅依靠運糧來解決後勤,沿路之上能利用的資源,她是不會放過的。
紫霞谷(伊犁河谷)周邊大片區域早就讓西夏王朱自成幫忙種上了稻子麥子,如今一個豐收季已過,西域建設兵團有了產出,西征軍毫無後顧之憂!
:()穿越大明做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