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釘釘的事兒。
但好景不長,曹叡親自領兵,坐鎮長安,派曹真督諸軍駐紮在郿地。曹真又派右將軍張合進軍救援。
這張合一去,就和馬謖對上了,這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街亭之戰。
這馬謖呢,當時擔任越嶲太守,那是才氣和抱負遠超常人,特別喜歡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對他那是深為器重,簡直當成寶貝疙瘩。
可劉備臨終的時候,拉著諸葛亮的手說:“馬謖這人,言語浮誇,實際才能跟不上,大事可不能託付給他,你可得多考察考察。”
你瞧瞧,能在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打下基業的,沒一個是簡單人物。
劉備這識人之明,那真不是蓋的,一眼就看穿了馬謖。
可諸葛亮不這麼想啊,還是讓馬謖做參軍,還經常接見他,一聊就從白天聊到黑夜,那叫一個熱乎。
等到出兵祁山的時候,諸葛亮沒任用魏延、吳懿這些老將做先鋒,偏偏讓馬謖統領各軍在前,去和張合在街亭交戰。
這時候我就納悶了,諸葛丞相一向謹慎,這麼關鍵的時刻,怎麼就突然用起新人了呢?用老將不是更穩當嗎?
就像駕馬車,老車伕總比新手讓人放心吧。
這街亭之戰,馬謖可把 “紙上談兵” 這四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街亭,他完全違反諸葛亮的節度,整出一堆麻煩事兒。
更離譜的是,他捨棄水源,不佔據山下城鎮,非要登上南山據守。
裨將軍王平多次苦口婆心地規勸,可馬謖就跟耳朵塞了棉花似的,根本聽不進去。
張合一來,把山包圍得嚴嚴實實,又斷絕了山上馬謖軍的水源,然後大舉進攻。這一下,馬謖軍就像被打散的羊群,士卒四散,潰不成軍。
好在王平命自己所領的軍隊鳴鼓自守,張合多疑,懷疑有伏兵,沒敢進逼。
王平這才有時間收拾殘軍,帶著敗軍撤回。
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可就慘了,失去了重要據點,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沒法再戰了。
沒辦法,只能遷西縣一千多戶撤回漢中,這場北伐就這麼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
而同時,曹真在箕谷和趙雲、鄧芝的偏師狹路相逢,一番激烈廝殺,曹真竟然把這偏師給擊敗了!
曹真可不真不是演義裡面的草包將軍,是有真能耐的。
你再看隴右那邊,曹魏的增援部隊正浩浩蕩蕩地開過去呢。
沒費多大功夫,曹真就把之前被蜀軍佔領的那三個郡,一個不少地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