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看到蔡邕的態度,這老頭態度很明顯,十分的敵視他們這個新國家。
趙謙不由得疑惑起來,難道那“院歌”不是蔡邕所作?
真的是自己那個不怎麼靠譜的皇帝陛下寫的?
但是,既然今天已經來了,還是確認一下吧!
於是趙謙從懷裡取出一張紙,遞給了蔡邕。
蔡邕疑惑的接過紙張,看向紙上的內容。
蔡邕剛開始看時,還沒有反應,只是淡淡的掃了一下。
可是,蔡邕忽然怔住了,然後開始仔細的往下看了起來。
蔡邕越往下看,心裡越吃驚,甚至連拿著紙張的手都開始激動的顫抖了起來。
“好,好,好文采。彥信真是好文采啊!……”
蔡邕激動的叫道。
在偏房的蔡琰聽到父親的叫聲,不知發生了何事,急忙跑了出來。
只看到蔡邕拿著一張紙,不停的叫“好”。
蔡琰忍不住走了過去,想看一下這張紙上是什麼內容,竟然讓父親如此失態?
等蔡琰看完後,也被紙上內容吸引了。
良久,蔡琰深吸一口氣,對趙謙說道:“彥信公好文采。”
蔡家父女的反應,更加讓趙謙確定了,這院歌真有可能是自己皇帝陛下作出來的。
趙謙訕訕的笑道:“伯奢兄和昭姬誤會了,這詩歌並非本官所作。”
蔡邕聞言,驚詫道:
“不是彥信所作?那不知是哪位大家所作?”
趙謙笑道:“此乃我皇帝陛下所作。”
“啥?”
“啊?”
蔡家父女先是吃了一驚,然後瞬間想明白了。
這是趙謙拿著不知誰寫的名作,來給張亮提高名氣。
蔡邕原本看到名作的好心情,瞬間消失了。
蔡邕冷冷的說道:“彥信覺得老夫會相信嗎?”
趙謙連忙解釋道:
“伯奢兄,我為何要欺騙您?伯奢兄可知道我皇帝陛下這幾年建立的幾座書院?
不管您相不相信,這是陛下寫給書院學子們的院歌。
再過些日子,書院正式開院,所有學子們都會唱這首院歌。”
說到此處,趙謙苦笑一聲說道:
“我剛看到這首院歌的時候,也不相信是陛下所作。
我本以為是伯奢兄所作,今日才來府上,想要確認一下。結果……唉!”
任趙謙如何解釋,蔡邕還是不相信,這麼好的文采會是一個反賊頭子所作。
一旁的蔡琰忽然想到了什麼,從懷裡取出一隻手帕。
看著自己寫在手帕上的那句詩: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蔡琰想到那天張亮念這句詩時的樣子,不由得臉色一紅。
心裡想道:說不定,這首院歌真的是他所作。
蔡琰正要胡思亂想之時,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人,神情一暗,暗自嘆息一聲。
蔡琰搖了搖頭,拋卻心中雜念。
看到趙謙解釋完後,父親還是不相信。於是趕緊上前打個圓場,說道:
“彥信公,我父女至江州時日尚短,所以不知皇帝陛下的文采,還望彥信公莫怪。”
趙謙聞言,也趕緊就坡下驢,說道:
“昭姬客氣了,是我孟浪了。伯奢兄,趙謙告辭了。”
“彥信公,民女還有一事不明,還請彥信公指教。”
趙謙剛要走,卻被蔡琰叫住,於是疑惑的看向蔡琰。
蔡琰拿起紙訂書本,指著上面的字問道:
“請問大人,這字是何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