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一時語塞,然後把他們在鎮上嫁禍給臥牛山的事情說了出來。
張老六豎著大拇指說:“高,高,只是這次臥牛山要倒黴了。”
張亮不以為然,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張亮在山谷又轉了一圈,找了塊空地,叫過幾個人過來。按照前世記憶開始忙碌了起來,大家一邊做一邊想:“這是啥玩意啊?”
就在這時,昨天就進山的張八爺走了過來,笑呵呵的對張亮說道:“亮子,你跟我來。”
張亮疑惑的跟著張八爺走了過去,走了一刻鐘,張亮發現竟然有水灣,而且還不止一處。
張八爺笑呵呵的說:“真沒想到,這山谷裡竟然還有水灣。而且我以前還在想,這山谷裡能不能挖出水井來,這下咱們不用挖水井了。”
張亮也很興奮,自從定好了來山谷躲避後,他就一直擔心取水問題。這下整個飲水問題都解決了。
十天以後,所有人都搬進了山谷裡。也都適應了過來後,張亮也忙完了。
這一天,張亮把所有青壯年召集到這裡,說道:“大夥現在都適應了吧?”
大家笑著連連點頭。
張亮然後說道:“那大夥有沒有想過以後怎麼辦?”
大家又開始搖頭,而且每個人臉上都出現了一些迷茫:是啊,家都沒了,以後該怎麼辦?
所有人也知道張亮為啥把大家叫在一起了,也都期待張亮接下來要說什麼。
看到大家的表情後,張亮滿意的點點頭。終於把大家的思路帶偏,不,是帶到自己這裡來了。
於是說道:“有句老話說得好,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當今天下,天子昏聵無能,寵信宦官。
世家大族把持朝廷,隻手遮天。
他們的走狗,也在鄉下不斷侵吞土地,殘害我們。
大家都想想,我們原本的家呢?我們的親人呢?我們為什麼會這麼慘?
這全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給害的。
這全是那些地主惡霸給害的。
我們該怎麼辦?難道要忍氣吞聲,把這口氣給嚥下去嗎?”
這時一陣陣吼聲傳來:
“不能……不能……”
“對,我們不能……”
“不能……”
“……”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
原文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句話的原來意思是:
天地滋養著萬物,不會說自己多麼仁厚,不求萬物用草紮成的狗來表示祭拜他。所以天地不言仁,不爭仁,滋養著萬物,不求萬物回報他。
聖人不會說自己多麼仁厚,為百姓做了事情,不需要百姓用芻狗那些來回報他,所以聖人不言仁,不爭仁,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回報。
可是歷來被造反派曲解成:
老天並不仁慈,只是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聖人也不仁慈,只是把老百姓當成豬狗一般。
以此來忽悠那些沒讀過書的老百姓們。
而那些讀書人都明白這句話的本來意思。可是又分為兩類:
一種是造反派,他們不但不拆穿,反而更加賣力宣傳;
而另一類人則是官僚派的,他們肯定會反駁,會將這些話原本的意思說出來,拆穿他們,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