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新娘的親弟弟妹妹,或是親侄子侄女。張家二嬸子家裡只有三閨女一個小孩子,成奎雖然在家族裡排行老二,他沒有親兄弟。姐姐們家裡的孩子,都比張家二閨女還大,沒有適合捕包袱的人選。
張家二嬸子孃家弟弟倒是有幾個孩子,張家二嬸和弟媳婦兒不大來往,也不安排這事兒給侄子侄女。三姑和張家三閨女同歲,就被張家二嬸子安排了和她家三閨女一樣的角色,一同捕包袱。
捕包袱這項任務,除了提紅包袱掙紅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新娘子。那時候,村裡人結婚,娶媒客和送媒客同坐一輛排子車在前面,婚車是用葦蓆和花床單搭成的棚子的馬車或拖拉機。新郎官坐在棚子外,新娘子和捕包袱的孩子,坐在棚子裡面。
到了婆家下車的時候,有各種花樣鬧新娘,公婆幹看著也不能替新娘子說話,不然會被人笑話。尤其是外村嫁過來的,因為不熟悉,更是被鬧得厲害。這時候孃家人趕不過來,送媒客一個人護不住新娘子,就輪著捕包袱的孩子護著新娘子了。不管婚鬧的人多厲害,捕包袱的孩子一哭一鬧,婆家人就以護孩子為由,上前護住捕包袱的孩子和新娘子,把鬧新娘的人擋在一邊。
化妝師給張家二閨女畫完了妝,盤好了頭髮,她換上了一身紅色的套裝。張家二閨女長得好看,平時穿平常的衣服,都掩飾不住她的美麗。這精緻的妝容,加上一身大紅的套裝,更加顯得風姿綽約,嬌豔可人,人比花嬌。一屋子送親的看熱鬧的人,都看直了眼睛,張家二閨女這裝扮,比年畫上的明星不知道要漂亮多少倍。
外面鞭炮聲響起,伴隨著響器班子的敲打聲,迎親的隊伍來了。張家二嬸子眼睛紅紅的進來,把一件厚墩墩的大紅緞子面棉襖和一條一把攥不住的藍士林棉褲放在二閨女面前,讓她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