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論述源自現代醫學對重金屬中毒的研究,但被他巧妙地用傳統醫理解釋。
"然則,"主考官問道,"該如何醫治?"
"治有輕重緩急。"沈明軒答道,"急則先以硫黃製劑解毒,此乃'以毒攻毒'之理;緩則以益氣養血,固本培元;更重要的是,需及時調離患者,遠離毒源。"
說著,他從藥囊中取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藥包:"此為硫黃、甘草、當歸的特製配方,可暫解眩暈。但必須立刻將牆面重新處理,否則會有更多人中毒。"
主考官聽罷,與兩位同僚低聲商議片刻,突然問道:"此法可是得自何處醫書?"
這個問題正觸及要害。沈明軒稍作沉吟,從容答道:"此法並非出自醫書,而是來自民間一個特殊案例。"
見考官示意他繼續,他娓娓道來:"去年在濟世堂,遇一位制墨匠人,syptos與今日病患相似。後經查訪,發現其所用原料中,鉛粉佔比過重。透過多次嘗試,最終以硫黃為主藥調治,方見奇效。"
這番說辭滴水不漏。他將現代醫學理論巧妙融入實際案例中,既解釋了治療方法的來源,又體現了"學於民間、用於民間"的醫者之道。
,!
"善哉!"主考官徐簡捋須點頭,"醫道貴在活學活用。若只拘泥於典籍,如何能應對千變萬化的病症?"
另一位考官也道:"況且此法確有道理。《本草綱目》中就有'硫黃治金石毒'的記載,只是少有人聯絡到鉛毒。"
就在這時,那位病患突然道:"大人,小人想起來了!確實最近營中重修了值守崗亭,牆面刷得雪白,天熱時還有股怪味。"
此言正好印證了沈明軒的診斷。主考官聞言,立即吩咐人去檢視護衛營的崗亭。
"不過,"三考官忽然問道,"既用硫黃,何需佐以甘草、當歸?"
這個問題頗有深意。沈明軒答道:"硫黃性烈,獨用則傷正氣。甘草能調和諸藥,當歸可養血活絡。此乃《黃帝內經》中'毒藥攻邪,甘藥和之'的道理。"
這個回答既符合傳統醫理,又暗合現代藥理學中"協同作用"和"降低毒副作用"的原理。
"好一個'毒藥攻邪,甘藥和之'!"主考官擊案讚賞,"不拘泥於形式,卻又不離正理。沈大夫,你可知這正是太醫院最需要的人才?"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其他考生雖有不甘,卻也不得不承認沈明軒的表現確實出眾。
"還有一事。"沈明軒趁機道,"此類中毒案例,在下建議應當立即查訪全城同類案件,尤其是新粉刷的衙門、宅院。同時,應制定新的油漆用料標準"
"說得好!"徐簡站起身來,"醫者治病,不僅要救眼前之急,更要防未來之患。這才是大醫之道。"
就在這時,派去檢視護衛營的人匆匆返回,臉色凝重:"啟稟大人,果如沈大夫所言。那新粉刷的崗亭中,不止一人有類似症狀!"
主考官當即拍案:"此事幹系重大。來人,速請兵部、工部官員前來商議。沈大夫,煩請你留下,詳細說明防治之策。"
其他考生見狀,知道勝負已分,紛紛告退。有人不服氣地嘀咕:"不過是個地方醫者,竟能"
"醫者無分貴賤。"沈明軒平靜地說,"濟世為懷,方是正道。"
這時,那位吏部員外郎上前道:"下官作證,沈大夫醫術確實不凡。上次為下官診治的怪症,至今京中談起,仍稱神奇。"
太醫院外,夕陽西下。沈明軒望著這座古老的建築,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現代醫院裡那些嚴格的職業標準和預防措施,沒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將這些理念帶到古代。
"沈大夫留步。"徐簡追出來,遞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