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選舉出來的吧!”
在聽到蔡諤說自己的要玩弄規則的時候,司馬的腦子裡冒出了一個人來,儘管在歷史上這個人可謂是臭名昭著,但是相形之下,他能夠利用那咱民主體制實惠全面的獨裁統治,無疑就說明了其過人之處。
想到他的成功之處,司馬開始對議會鬥爭越發的有了興趣,既然有責成的並不建完的規則可以利用,那麼為什麼不去利用。
元世凱不能成功的玩弄國會、不代表自己的不能,希特勒能做到的,自己的同樣可以做到,而且更何況自己將要組建的是一個組織嚴密、令行禁止的高度一體化的政黨,而不是像現在國內這樣的鬆散聯盟,或者說連政見聯盟都不算,這些政黨根本沒有自己的政見。
看出司馬的那種堅持和沒來由的自信,儘管有些不敢苟同司馬的看法,但皺著眉頭的蔡諤,仍在細細的思考著司馬要組建正常的想法,相比於國內各個派系,司馬現在擁有的優勢是什麼?
和國內地各個正常相比,如果司馬親自出任黨魁,組建政黨的話,那麼從一開始,相比於那些沒有政治地位,沒有實力保障的鬆散政黨而言,司馬的政黨無疑將會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強勁的政黨派系。
對於擁有四旅武裝以及全國最龐大的工業區提供著充實的經費保障,而現在三個特別區合併已經成了沒有公開的事實,數者相加。這麼一個實力強勁的政黨,無疑會吸引很多人參與。
“司馬,在你組建政黨議會政治角逐上,儘管我不能給你意見,但是我覺得你有必要知道,目前國內能夠稱得上是政黨只有三個,一個是中華革命黨,自癸丑二次革命討元失敗,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黃興,李列鈞等皆避居海外,國民黨亦被元所解散,孫中山認識到革命形勢主要必需把元打倒。乃於民國三年在日本組織了一箇中華革命黨。這個黨是以革命為號召,元氏稱帝時,革命兩字更是當時政治活動地主流,而得益於孫中山的名望,目前革命黨實力較為雄厚,有人稱之為國民黨左派。
第二個可以稱為政黨的,就是國民黨溫和派,被人稱為國民黨右派,他們部分散在海外,有的留在國內,有的則在日本,當孫中山籌組中華革命黨時,亦曾聯絡他們,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支援中華革命黨地過激立場。
在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後,溫和派進一步希望國內團結抗日,黃光頭已由日本去美國,未參加這次行動。這次行動是由李根源、鈕永鍵、程潛,陳強,陳炯明,章士釗等二十八人列名通電,要求停止反袁行動,一致對外。
且因當時歐戰爆發,便組織了歐事研究人以聯絡同志。李根源是個有野心善權術的人,他借歐事研究會為活動苊,欲擁岑春煊為首領國。岑本和革命黨無關係,不過他是反袁的,癸丑之役,章士釗介紹李根源和岑認識,遂有部分人士欲擁岑在南京組織抗無元的醞釀,這一計劃因二次革命失敗而孕死腹中,此後李,章,岑遂時通聲氣。
護國之役,岑,李都曾在西南活動,歐事研究會現在已經是國民黨溫和派的代表力量,且和進步黨聲氣相通,歐事研究會的出版物是《甲寅雜誌》和進步黨地《中華雜誌》互為呼應。
第三個政黨就是進步黨,目前國內實力最為雄厚,影響力最大的政黨,一直以來進步黨都是君憲黨化身,他們擁梁啟超為領袖,共和初年一般士民的心理,認為革命人有冒險性,而進步黨人比較和平,不會走極端。
從目前來看進步黨在國內頗有影響力,因為進步黨代表不新不舊,半新半舊,在舊勢力方面既可以和官僚及復辟派以及北方派系接合,在新的方向又可以和國民黨溫和派聯成一氣,因此彼受各地士紳歡迎。
國會複合後,政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