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星、魏大中等一波人,當天就走。不可惜,慢走不送。
孫慎行、黃尊素等一波人,辭呈真切。既不用我策,疑我結黨,不如求去,以全君臣之義。願陛下不忘初心,善政治國。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倒也坦蕩。
繆昌期、錢謙益這種就可笑了,尤其後者。臣為東宮屬臣,當有教導規勸之義,眼下在教皇五子,請陛下找人替我,我這就走。真的是,離開是想要被挽留?
最滑稽的是,明明不算東林,只因與鄒元標同鄉的李邦華,也來瞎湊熱鬧;而率先彈劾史繼偕的阮大鉞,竟然連辭呈都沒遞交,比梁靜茹還有勇氣!
但也有校哥兒頭疼的人,三位顧命大臣。韓爌可以留,此人有見地,顧大局。劉一燝就算了,權慾薰心老夫子而已。周嘉謨有功於國,但屁股上坐著校哥兒最想要的吏部尚書位置,寧可殺錯,不可放過。關鍵是,都坐小凳子上,不能厚此薄彼啊。
其實說句老實話,都走了,剩下的齊楚浙黨,也還真沒幾個人才。
新發現的,有隻有半個,那個率先站出來的霍維華,也是先前領銜彈劾王安的,一看就是沒節操的牆頭草。但詭異的是,此人曾任金壇縣令,吏治清明,政績出色。查一下發現,此君鳳凰男一個,家中貧窮,連小舅子都還在宮中做著太監。有能力,不惜一切向上爬,此人可用。
正要大筆一揮,內侍來報,有人緊急入宮求見。
閣老葉向高,朕沒聽錯吧?!
來到這個時空,校哥兒曾整日聽讀那些宗卷,做過不少功課。
大明有過許多優秀首輔,可惜,都不在他的時代。最近的一長串人名,在歷史上幾乎毫無意義,留不下痕跡。
除了葉向高,至少,他能稱為政治家,半個政治家。
他擔任獨相的時候,還能左右平衡,叫大明這艘破船勉力維繫,平穩向前,算是一人當國。
待方從哲接手後,這船就四面漏風,江河日下。
若他在,也許紅丸案都不會有。
可他卻是東林人眼中的王牌,關鍵的殺招。
但他始終沒進京,就呆在隔壁通州等候。此時再來,他想幹嗎?
:()明天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