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將自己的發現和推論發回了ctSA科學院,經過科學院的討論,認為這是一條可行的辦法。聯盟歷經數百年終於找到了四級文明的突破口。
那接下來陸平要做什麼呢?
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計算出這條星橋所有中性氫原子在全部堙滅之下,所釋放出的能量總和。
這個能量值被科學院命名為標準暗能量係數,以K來表示。
K的具體含義,代表了一個連線80萬光年距離的自然蟲洞,所需要的最低暗能量值。
那要怎麼測算呢?方法也很簡單,有兩條思路可供選擇。
一個星橋的中性氫原子使用正反物質相互堙滅,釋放出的能量值,減掉所投入的反物質能量,就可以得到對應的中性氫原子能量。
另一個使用正負物質相互堙滅,在釋放能量為0的條件下,用0減去所投入的負能量,同樣可以得到對應中性氫原子的能量。
為什麼不使用質能公式直接計算?因為這條氫橋的中性氫分佈並不均勻,無法計算出準確的質量,也就無法使用質能公式。
就算以前兩種辦法得到的結果,也可能與K的準確值存在巨大的誤差。
陸平只能選擇前兩種辦法,在這條氫橋的不同位置,取得大量資料之後,再求取平均值。
然後再利用數學方法,求取最大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最後就能求出K的極大值和極小值。
這樣就會得到K的函式範圍,而真實的K值就包含在這個範圍之內。
這項工作並不難,唯有一點就是非常耗費時間。為了使資料精確,陸平得派出大量飛船,在橫亙80萬光年的星橋各個部位做實驗。
試驗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但是80萬光年的航程卻是無法壓縮的,這個航程需要266年的必要航行時間。
幸好陸平這次帶來的飛船數量足夠多,完全可以在這邊建造基地,然後自給自足的完成這個長期的科研專案。
陸平在K專案進行的同時,也聯絡了科學院儘快製造更加先進的大型粒子對撞機。
探明瞭K的數值只是瞭解暗物質的能量級別,想要探尋到暗能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到構成暗能量的基本粒子,也就是暗粒子。
人類現有的宇宙標準模型中,是沒有暗粒子的。主要是暗物質對可見宇宙基本上不造成任何宏觀影響,所以不影響人類的現有科學體系。
說白了,也是人類所使用的的能量級別,達不到與暗能量相互影響的程度,所以人類才無法證實暗物質和能量的存在。
可是一旦探明瞭K的範圍,人類就可以針對性的對暗物質發起探尋。
陸平將探索星橋的任務交給了九章負責,而他則帶了一支艦隊和鐵頭返回了蓋亞星系。因為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無名者當時提供的交易清單中,有一種叫做超級曲率技術的科技,可以讓飛行器短時間內達到1萬倍曲率係數。
陸平嚴重懷疑這項技術,就是無名者對K值的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同為三級文明,曲率係數在達到3000倍之後,在能量與動力技術沒有重大突破的前提前,曲率技術不可能產生如此大的差距。
那麼無名者的這項科技就值得引起注意了。陸平有一些後悔前面沒選擇這項技術了。
無名者能夠如此精確的告知自己蟲洞的座標,無疑說明無名者肯定知道星橋的存在,而且對星橋進行過充分的研究。
不管是為了超級曲率技術,還是為了知道更多的情報,他都有必要返回蓋亞星系一趟。
陸平想的是,要是自己能獲得超級曲率技術,其他的不說,最起碼探查星橋的時間,就可以縮短到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