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奇怪的軍機會,開在武英殿。與會人員多達兩百名,閣老們與六部尚書侍郎,兵部主官,五軍都督府,京營各將領。皇帝秘書室發的會議通知,他們越來越像另一個時空的總裁辦了。
武英殿與文華殿一樣,除了各種儀式,不常用。校哥兒覺得既叫武英,就要名副其實。
一面面巨大的沙盤,被四十五度角斜立在武英殿上,便於臺下兩百人看清山川地勢與城防細節。手持長長的竹鞭,上臺講解的,竟是一身戎裝的遼東軍將,他們都是戰事的親歷者。一個叫張燾的軍官負責講解棋盤山之戰,另一位十五六歲小將講解奉集堡之戰,而最重要的瀋陽之戰,講解者竟是個獨臂人,他的左手從小臂處被斬斷,臉上鬍子混著刀疤,他是大難不死的原瀋陽總兵賀世賢。
“如此,建奴存圍點打援之心,將我奉集堡援兵層層包圍在瀋陽城下”
不止如此,校哥兒還讓人將此戰過程畫成小冊子,發給各地將官與封疆大吏,讓這些大爺們別再紙上談兵,讓他們別給軍改添堵。
上次朝會,校哥兒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奸計得逞,不想,後續軍改動作,如一盆冷水澆頭,讓校哥兒好生領教了一番這時代的太極拳。
京師四衛騰出來了,不敢明著反對的武勳公侯們,悄悄鼓動一大批乞丐裝扮的下崗軍士和家屬,到兵部打坐散步。校哥兒正要發火,曹化淳卻說,陛下,這不正好,皇莊缺工人呢。於是一張聖旨頒下,透過技能考核,軍戶轉當皇帝工坊匠師,或轉皇莊民戶,反正吃陛下的,不當窮軍戶了。歡天喜地,於是上萬人就這麼被拉走了,配套的土地、住所與生產資料也全沒收了,剩一堆公侯雞飛蛋打,目瞪口呆。
遼東的實權總兵制,也在不停扯皮,主要是職級與領兵許可權。若總兵對應都指揮使,正二品,那一個布政司使,也就是一省文官老大,也才正三品,不公平。若對應正三品指揮使,總兵還不如個世襲衛所地主?扯來扯去,誕生了新事物。遼東戰區,熊延弼兼任御林軍總司令,相當於總兵官。下轄三個軍團與幾個獨立師。第一軍軍長尤世功,正三品,負責北面瀋陽戰區,帶三個萬人師;第二軍副軍長曹文詔代管,官階從三品,帶三個萬人師,負責南部戰區;第三軍軍長候世祿,正三品,負責整編西面戰區,也就是廣寧錦州一線,打散原有將門,重編三萬新軍。其餘的幾個獨立師,如張明世任南軍獨立師師長,正四品。以此類推。
新的軍、師、旅、團編制,最大的改變就是設立了參謀部,將原來隸屬私人的贊畫、謀士、門客編入建制,還設立偵查營、軍醫營、炮兵營、親衛營等編制。這些只是框架,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遼東繼續徵兵,各地援助遼東兵力撤回一半,由薊鎮、榆林、山西抽調部分新血補充。另外,令戚金遣人去募兵於通州、天津、宣府、大同、陝西、河南、山西、浙江。標準參考戚家軍:縴夫、曠工、忠厚農人,總軍額三萬,集結於薊鎮。
“如此,我軍損傷過半,建奴亦成強弩之末,熊總督援兵已至,建奴不得已撤軍,我軍亦無追擊之力”
講解完成,鼓聲四起。覆盤後,是戰鬥英雄表彰,皇帝親自接見,滿朝文武捧場,就該這樣。
“你是曹變蛟?朕聽說你兩次陣斬後金人的巴圖魯,還救下了賀世賢總兵?”
那講解奉集堡之戰的少年,身材高大強壯,面目卻很稚嫩,明顯是個未成年人。他臉紅了,期期艾艾的說
“其實,那個叫鰲圖的後金第一猛將,已被我伯父曹文昭所傷,我只是順手撿了個便宜”
“你和這位小馬超比試過沒,誰武功更高?”
“我現在還打不過馬哥”
“現在還”?,這孩子,實心眼。
秦良玉之子馬祥鱗確實文武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