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化了之後,變成了春天。
天啟元年的春天還沒來,建奴已來。
瀋陽,黑土地上聳立著兩丈高的夯土牆,略帶圓弧,斷斷續續,圍繞著每面兩座的雙層八角形堡壘。
這是熊督師力主擴建的瀋陽外城。
薩爾滸之後,無數人逃難到了這裡。而原有的瀋陽中衛城太小,周長不到十里,住不下了。所以修外城,勢在必行。
十里中衛城變成了內城,有東西、南北各一條主幹道,十字交匯的中心,就是中衛指揮所。
指揮所裡,畢懋良覺得自己鬚髮又白了許多。
他今年五十九,外貌清瘦,無病無災,本是仕途正好的時候。原先,戶部左右侍郎都很得力,秩序和諧,然而皇帝又親命了畢自嚴為第三人,這就尷尬了。
他親自押運糧餉來遼東,原只是賭氣,別人能做的,他能做更好。來了,才發現此處問題很多,基於責任心,他不急著走,皇帝也許他便宜行事。然後,建奴來了,他竟成了瀋陽官階最高的人,可他從未帶過兵啊。來之前,他也想過萬一,也不過是為國死節而已。可這萬一,變成了要挑上這千斤重擔啊,比死還艱難。
但對面的年輕人,也才二十九歲,也剛來的遼東,為何如此鎮定?
“瀋陽之戰,督師已有成略,請畢侍郎移步聽下官講解”
-----------------
半個時辰後,棋盤山下。
不知是哪個漢奸獻策,大明為五行中的火德,尚紅,軍隊都是一身大紅色鴛鴦戰袍。水克火,所以後金為水德,尚黑,建奴兵都是一身黑色棉甲。
而今這密密麻麻的黑甲士兵,像是無邊無際的黑蟻,包圍著棋盤山,看起來讓人頭皮發麻。
不單是黑蟻漫山遍野,還有大大小小的旌旗招展,主要以八種顏色為主。純黃、純白、純藍、純紅、黃旗紅邊、藍旗紅邊、白旗紅邊、紅旗白邊。
八色旗幟分列兩邊,井然有序,中央是統帥大纛旗,還有一柄黃羅大傘,立在前方。
傘下,一個金屬音色冰冷的發出指令。
“西爾泰,帶個牛錄去試試明軍的成色”
後金已成戰鬥民族,每個男性十歲開始武力考級,達標即為守兵,良好為步甲,優秀為馬甲。馬甲優勝者為撥什庫,也就是小隊統領。更精銳的則是紅牙喇,白牙喇,為將領旗主親衛,這些人可以身披兩重甚至三重甲,是破陣利器,人形坦克。
一個牛錄大約是三百兵。本次兩戶三丁,一個牛錄擴大到接近500人,加上500包衣輔兵。1000人出戰,太給這個小城寨面子了。
-----------------
瀋陽中衛城,畢懋良此刻胸有成竹,看著洪承疇侃侃而談。
而一干總兵大將們,大都是頭一回看到這檯球桌大小的沙盤,彩泥製作的山脈、河流、城堡纖毫畢現,讓人驚歎不已。更讓人驚歎的,卻是他們第一次完整看清的,自己的立體防禦體系。
沙盤上,瀋陽城已經被擴大了,和遼陽成為南北相近的兩個大盒子。這是“鎮城”,遼東最高階城防所在。
小一號的盒子,有十來個,分別圍繞瀋陽、遼陽及其他戰略要地,互相通聯。這是“路城”,第二級城防。能駐軍數千人。
還有更小的盒子,三四十個,這是“衛城”,分佈在山川、河流、道路要口,可以駐軍數百到千人。
更有密密麻麻百多個大小圓圈,這是“所城”和“堡城”,所城駐軍上百,堡城數十。這些圓圈在兩軍邊界成串聯結,構成前後交叉防線。而在腹地,“所城”和“堡城”則均勻分佈,既是防守力量,亦是民眾的戰時避難所。
鎮、路、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