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辰堯聽後,沉默了一會兒,還是說道:“席將軍,我知道這個計劃聽起來有些冒險,但如果能成功,我們將徹底改變戰局。”
席雲看著文辰堯,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文將軍,我明白你的意思。既然這是一個可行的計劃,那我們就應該嘗試一下。我會親自去赤縣四周的山上轉一轉,看看是否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
文辰堯點了點頭,說道:“多謝席將軍支援。”
接下來的幾天,席雲忙著去赤縣實地考察,尋找堵塞並彙集小溪的方法。
文辰堯則在營中思考具體的行動方法,還順便多給皇甫恪寄去書信,讓他放心。
一天晚上,席雲回到營中,雖然疲憊,但眼中充滿興奮。他告訴文辰堯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嘗試將小溪彙集起來。
文辰堯立刻跟著他去山上檢視。
在方古南面有座山,山腰有一條比較寬的河流,而這條河邊上就是幾條水流湍急的小溪,它們一齊匯入山底下的河流,然後再和護城河相連。
文辰堯與席雲一起站在山上,俯視著蜿蜒的小溪。
月色如水,灑在溪面上,波光粼粼。
“文將軍,你看,這幾條溪流在此匯聚。若我們在此築壩,就能集蓄起大量水流。”席雲指著山腰的溪流對文辰堯說道。
文辰堯注視著溪水的交匯點,點了點頭,說道:“築壩尚不足,需確保溪流能迅速集水,一次性淹沒赤縣。”
席雲回答道:“文將軍放心,我已經吩咐下人備妥砂石木料,隨時可以動工。但我們還需要控制水流的工具,以便關鍵時刻能夠洩洪。”
文辰堯笑了笑,說道:“我有一計,可以製作一個簡易的閘門,用木料和繩索做成,用以調節水流。閘門一開,溪水便奔騰而下,形成猛烈的洪水。”
席雲說道:“將軍,這計策不錯,可以試一試。”
二人決定立即行動。他們返回營地後,召集士兵和工匠,製作閘門並籌備築壩材料。
接下來的日子裡,文辰堯和席雲親自督工,士兵們繞過池苑的眼線,從赤縣邊上的一條小路,分散進入方古的山上,伐木、運石、修築堤壩。
池苑的注意力基本放在前方,沒有意識到有謩朝軍分散開扮做難民,從自己的旁邊繞過去。
十天後,一切基本準備就緒。
文辰堯選擇半夜動手,他集結了營中計程車兵,派出十幾人,由席雲帶領,先繞去方古的山上準備。
他又將一部分人馬分作三隊,一隊從赤縣左側繞過去,一隊從右側繞過去,將赤縣的城門堵住,只留下北邊的城門。等左邊的人就位後,在東城門放火,右邊以東邊火起為號,也一起在西城門放火。
等西城門火起,席雲帶領的十幾個人便在山間開閘放水。
最後一隊由文辰堯帶領,於北邊城外的小路伏擊。
赤縣的兩側城門很快燃起大火,池苑從床上驚起,慌亂地穿上盔甲,召集士兵,往火起之地而去。
兩側城門幾乎同時起火,池苑明白這是謩軍來襲,他沒有分兵向兩側進攻,而是看了看火勢,下令往北門而去,準備從北門突破,在外面分兵攻兩側的謩軍。
在他帶著兵馬朝北門過去的時候,又有手下來報,南邊突然有水自方古的山上傾瀉而下,已經要將方古淹沒,水流又順著地勢,往周圍的城池而去。
池苑咬了咬牙,現在沒有退路,只能從北門突圍。
結果等他到了北門,卻發現這裡居然沒有謩朝的兵馬守著。
池苑的一個手下猶豫地問道:“將軍,會不會是謩朝兵馬不夠,才沒有在北門放火?”
“不對,他在引誘我們從北門出去。”另一個手下反駁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