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孝陵衛的清軍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和一干老弱殘兵親自斷後,大聲呼喝,力戰不退,一刀劈的冬官又副丞相賴漢英生死不知,又在營中放火,以阻擋太平軍的攻勢,最後身中三十餘箭而死,死時猶不閉眼。漳州總兵張國樑領著殘部退至句容,後又退至金壇據守,至此,圍著江南達兩年之久,耗費兩江浙閩錢糧無數的江南江北大營,全數陷落。
ps: ; ;月票!推薦票!
十、江南江北(五)
燕王秦日綱率了大軍十月二十日從江寧神策門誓師出發,沿江往鎮江而去,在燕子磯遇到了騷擾的張國樑部,張國樑人數雖少,但也敢打敢拼,鏖戰一天,陣斬了石達開的親哥哥,號稱“鐵公雞”的石祥貞,向榮聽聞大喜,連忙奏報咸豐皇帝。
張國樑且戰且退回,秦日綱只一路行軍,連下石埠橋、甘家巷等地。在東陽、龍潭、蒼頭、下蜀和向榮、張國樑等江南大營的清軍對峙。而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在高姿和鎮江的太平軍首領吳如孝大戰於煙墩山。
杏貞正在養心殿伺候皇帝筆墨,瞧著咸豐皇帝得意地在地圖上瞧來瞧去,興奮地在南邊來的臣子的摺子裡寫著什麼,杏貞有些好奇,“皇上,您這寫的什麼呢?”
“哦,皇后,朕瞧了瞧地圖,有些策略要給前線的臣子去料理,想必按照著朕的法子,江寧指日可下!”
杏貞偷偷地瞧了瞧摺子裡寫的硃筆,一陣無語,不明就裡的後方指點瞬息萬變的前方是軍中大忌,正欲開口勸說,卻又想到了什麼,微微一笑,便不再多說話。
誰也不會傻子,知道什麼話該聽什麼話不該聽,只要事後報捷的摺子說是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思去辦了才能有如此成就,這樣也就夠了。
咸豐又想起了一件事,抬起頭和杏貞說道:“皇后,朕有件事兒想問問你的意思。”
“皇上什麼事兒自己做主便好,何須來問臣妾。”
“不是外朝的事兒,是皇太后的陵寢之事,先帝原本是將皇太后的陵寢和琳貴妃一起在妃園的,如今有人在嚼舌頭,”咸豐皇帝的眉毛擰在了一起,“說朕虧待親弟。眼看著就又要虧待養母了!實在是可惱,朕想了法子,將皇太后棺外再建寶牆。以示為尊,另外將妃陵抬為後陵。你瞧如何?”
杏貞完全不懂這些,只能連忙點頭,“皇上說言甚是。”
次日,咸豐皇帝下詔,“將來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擬以慕陵妃園寢做為山陵,惟寶城城後。必須築牆一道,……至圍牆亦有順路可通。”寶城內葬孝靜皇后,寶城外至中間葬十六個嬪妃,使整個妃園寢形成了以孝靜皇后為中心的大園套小園的形狀。這樣既不違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靜皇后的位置。為進一步表示孝敬,咸豐帝又決定將原妃陵的綠琉璃瓦改為黃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廚庫,妃園寢改為後陵——是為慕東陵。
高資、煙墩山。
吉爾杭阿的策略相當有用,自從自己到了這煙墩山。阻擋了鎮江的太平軍運送糧草到天京的糧道之後,鎮江的太平軍守軍氣急敗壞,已經往著這邊來攻了好幾次,自己的千餘人馬幾次都要險些潰敗,幸好向榮不計較自己的擅自行動。又撥了一千人過來,這才堪堪守住。
如今也到了該分勝負的時候了,吉爾杭阿在煙墩山的山頭瞭望從鎮江方向絡繹不絕行軍而至的太平軍,心下一片冰冷,這鎮江的發逆大軍看來是傾巢而出了!
山下的太平軍即刻發動進攻,只是團團將煙墩山四面圍住,江寧知府劉存厚頗懂軍事,站在吉爾杭阿邊上,驚恐卻又強做鎮定地稟告道:“巡臺大人,發逆這是要全殲咱們!”
“咱們阻了發逆如此久的糧道,若不是想全殲咱們,怎麼會全軍出發。”吉爾杭阿風輕雲淡地說道,絲毫不為眼下的局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