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原鎮州路副都部署楊瓊為其副手總理西北方面的戰事。
遼國人和党項人現在是時刻懸在宋朝頭上的兩把利刃,這是關係到宋朝國防安危的外患,而在內部除了此時的王均之亂,趙恆還有讓他不得安生的事。
宋朝在這一年南北兩個方向都遭遇天災。北方是黃河在鄆州段發生了決口,而在洪水肆虐的同時天上還大雨不止,趙恆徵調了三萬軍民前去堵塞決口,但這種事別說是在古代,就算是在當代也是件難辦的事,黃河的這次決堤直到半年後的十一月才被成功地堵住。
北方是水患,南方的兩浙地區則是旱災,而由旱災導致的糧食欠收和瘟疫才是最讓人頭疼的事。這場旱災和瘟疫導致兩浙地區饑民遍地餓殍遍野,逃難逃荒的路上幾乎隨處可見倒斃之人。因而,趙恆在北方抗洪的同時還得在南方抗旱,如此局面朝廷如果不盡快予以賑濟難保不會在兩浙地區出現又一個王小波和李順。
河北與兩浙地區在災後需要賑濟和撫慰百姓以及進行災後重建,而剛剛遭遇戰火塗炭的黃河以北以及正在經歷戰亂的蜀川兩地同樣需要進行民眾的撫慰和生產與生活的重建。這些都不是小事,而是關係到宋朝統治穩定性的大事,稍有差池就有發生民變的可能。於是,大赦天下以及對受災地區進行減稅減賦等政策相繼頒下,然後趙恆還分派欽差大臣前往各地安撫百姓並組織恢復生產。與此同時,諸如科舉之類的國家大事還得照常進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不管這個國家現在有多困難,身為皇帝的趙恆只要是出現在公眾場合裡他就得時刻保持微笑、時刻用自己外在的平和與鎮定去打消那些大臣們對他的懷疑以及安撫那些人心思動的民眾。
請注意,在趙恆做這些事的同時王均之亂可是還未得到平息,而李繼遷也是在西北大地上躥下跳,宋朝最為忌憚的遼國更是讓趙恆時刻繃緊著神經。好在遼國在上次出兵之後也需要休養生息積蓄國力,趙恆暫時無需擔憂對方會在短期內再次出重兵南侵。可是,這並不妨礙遼國持續不斷地給宋朝添堵,誰讓人家有一個永遠精力旺盛的好女婿李繼遷呢!
如果說上述之事讓趙恆感到心煩意亂,那麼在此期間所發生的另外兩件事就讓他感受到了錐心之痛:四月,趙恆的大恩人、前宰相呂端病逝。九月,彰德軍節度使、衛國公張永德逝世。
雖說呂端在病逝之前就已經遠離了朝堂,雖說張永德這些年也沒怎麼在前線去與敵拼殺,但這兩人在軍政系統的地位和影響力可是非同一般。簡單來說,這二人都堪稱國之鎮國柱石。呂端自是不必多說,此人在幾十年的官宦生涯裡從最基層的小官一步步靠政績、情商和人脈且幾經起落最後成為朝堂之上的第一人,他的這份資歷和威望可以說在國中鮮有能出其右者,而他在趙光義死後迅速扼殺了李太后和王繼恩試圖另立新君的陰謀從而穩定了宋朝的朝局更是堪稱他人生的高光時刻,於國家和天下子民他有大功,於趙恆本人他更是有大恩。
再說張永德。每次想到這個人我總是會順帶著想起另外兩個人——柴榮和趙匡胤,這兩人一個是他的大舅子,一個是他的曾經的下屬,但這兩位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功名的帝王都早已作古數十年,而張永德一直好好地活著,他不但在柴榮和趙匡胤時期官爵顯赫,就連趙光義也對其為人處事評價甚高:“方今天下諸侯,賢明知書者,惟永德一人而已。”
張永德或許不是什麼在戰場上揚名立萬的曠世名將,但他能夠在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以及趙恆執掌天下之時一直功名鼎盛自有其過人之處,而其穩重且穩中帶剛的人格特質更是讓他在軍事生涯裡幾乎未嘗一敗。這讓人很容易又想起曹彬,但張永德有曹彬之德卻無曹彬之辱,而他的狠勁和硬度更是曹彬所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