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將遼軍全部圍殲的龐大軍事計劃就此出籠,定州的八萬大軍和石保吉的御營先鋒軍再加上高瓊帶來的山西駐軍,如果這將近二十萬人馬能在冀州完成集結併成功阻斷遼軍的後路,那麼遼軍就將進無可進且退無可退,因為在他們的南面還有趙恆的十萬親征大軍。
一月五日,在明文聖旨的嚴令下,傅潛和他的定州大軍到達了冀州,一道新的皇命早已在這裡等候著他:傅潛被解除一切軍職,定州大軍由高瓊臨時接管,傅潛本人立即趕赴大名府朝見天子!
話分兩頭,現在我們來說幾天前從定州單獨領兵出擊的範廷召。
礙於當時的通訊條件和能力,趙恆很有可能並不知道傅潛派出了這麼一支萬人規模的軍隊去往了瀛州,要不然他肯定會在下詔高瓊赴援的時候命人前去支援範廷召,而這也就不會有很快就將要發生的悲劇。
很明顯,範廷召帶著一萬人去攻打遼軍的御營大軍是在以卵擊石,他自己也深知這一點,而且他也不知道傅潛這個傢伙什麼時候才會跟上來。在路上,範廷召左思右想決定還是派人前去聯絡此時駐守在瀛州西北方向的高陽關都部署、彰國軍節度使康保裔,他希望康保裔能夠和他一同進攻瀛州的遼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見到範廷召派來的使者,康保裔還以為定州的宋軍這次是終於是要全軍皆起,早就摩拳擦掌的他頓時大喜,他隨即調集所部全部人馬出關奔赴瀛州。當康保裔所部到達瀛州西南方向的裴村時,已經與遼軍遊騎接戰的範廷召再又派人前來尋求援兵,康保裔的決定是當即命令高陽關鈐轄張凝以及高陽關副部署李重貴帶領所部精兵前去支援,而他自己的兵力也就此只剩下了萬餘人。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康保裔的這個決定堪稱災難。他本是要與範廷召合兵擊敵,既然範廷召現在被遼軍咬住了,那他為何不全軍赴援?如此他倆就可以提前會合,然後再一起進兵不是也很好嗎?為了救範廷召的急,他把自己的精兵而且很有可能是全騎兵分給了範廷召,如此一來他自身的處境就變得極其危險,畢竟他現在已經出城關,他的周圍隨時都可能出現大股的遼軍。
比較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遼國的御營大軍就在離裴村不遠處,康保裔留下的這一萬人多是步兵,為了節省體力他選擇了就在裴村駐紮並等著範廷召前來與他會合。要不然,如果他領著這一萬人不眠不休地來回一陣折騰,那麼勢必會對第二天的決戰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這天傍晚,範廷召再又派人前來傳信,他說他已經擊退了遼國人並與康保裔約定於次日清晨從兩個方向對遼國御營大軍發起攻擊。於是,這一夜康保裔所部就在裴村宿營。
範廷召和康保裔這時候各自率軍突然出現在了戰場上,而且還有主動向遼軍發起攻擊的跡象,這讓遼軍上下頓時興奮了起來。頭頂宋朝彰國軍節度使頭銜的康保裔可是宋軍的高階武將,他此前的官職是並、代都部署,這可是以前潘美所擔任過的職務,此前他的兩萬大軍躲在高陽關裡讓遼軍是無可奈何,可現在他們竟然出來了,而範廷召的來頭和名氣也是不小。這兩支宋軍以及他們的主帥在遼國人眼裡無疑就是兩枚巨大的軍功章在等著他們去摘取,蕭燕燕緊急命人連夜召集附近的遼軍趕來助戰。
當第二天的黎明到來之時,康保裔和他的軍隊猛然發現他們已經被遼軍給圍了個水洩不通。更讓康保裔感到絕望的是,此前約好要一同進兵的範廷召這時候卻是毫無蹤影。
範廷召去哪兒了?對於這個問題上,史書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範廷召於夜裡再次遭遇遼軍並被遼軍給擊退了,此時的他已經退守他地,另一種說法就是他此時在另一塊戰場上被遼軍給纏住了正在苦戰。不管是哪一種,康保裔和他的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