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在公元993年2月公開造反,而他造反的口號或者叫造反的宣言可謂是相當振奮人心: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
這句話別說是放在當時,就算是放到任何一個時代都是讓有錢人不寒而慄的雷霆之吼,對於此時正處在水深火熱當中的蜀川百姓來說這卻是天降福音,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短短數日之內就有數千人聚集在了王小波的身邊。熱血沸騰的王小波決定帶著這些人趁熱打鐵,他的第一個攻擊目標自然就是起義軍所處的青城縣,而此地最後也是被起義軍輕而易舉地一鼓而下。為了爭取更多的人前來追隨自己,王小波在起義的這個月底又將攻擊的矛頭對準了臨近的彭山縣。
他之所以選擇攻擊這個地方是有原因的,因為彭山的縣令齊元振在當地既貪又暴,百姓對他的民怨極大且早就想拿他開刀了。趙光義曾經派出秘書丞張樞巡視蜀地,回到京城後張樞向趙光義舉報了蜀川有不法行為的百餘名官員,這些人最後都相繼被罷免,但張樞卻對齊元振獨加讚賞,說他是一個清官還是個能吏,於是趙光義下詔對齊元振一番大力褒獎。可是,事實上這個齊元振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贓官且還是一個殘暴的酷吏,但這人演技了得,張樞被他的一番表演所騙但卻毫不自知。然而,公道自在人心,這個齊元振是個什麼東西當地的老百姓可是太清楚了。
得知王小波率領一幫不知死活的流氓前來找自己的麻煩,不知死期來臨的齊元振惡性暴發,他帶著一幫人就主動去跟王小波幹架。可悲的是,在數目龐大且群情激憤的起義軍面前,齊元振以及他帶出來的這幫人只是在片刻之間就灰飛煙滅。
齊元振雖然死了,可憤怒的民眾覺得這樣死太便宜他了。為了出盡心中的惡氣,齊元振的屍體被人特意用一種刀形的錢幣給剖腹取心,百姓們以此狠狠地羞辱了這個貪贓成性的惡吏。
在接連拿下兩座縣城後,王小波是不是應該趁此大好形勢繼續高歌猛進呢?答案是否定的,起義軍就幾千號人,而且還都是些不久前還扛著鋤頭在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他們一哄而上去攻打幾乎沒有城牆和正規軍駐守的小縣城自然是手拿把攥,可一旦面對城高溝深的城防設施或是宋朝的正規軍,那他們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王小波顯然也不是傻子,這種以卵擊石的蠢事他斷然做不出來。當然,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打下一片根據地並初步壯大了隊伍之後,王小波現在最該做的整編自己的軍隊並修繕兵甲以待時局的變化和發展。
可惜的是,史書沒有記載起義軍在攻下彭山之後又做了什麼。如前所言,當他們再次出現在史書裡的時候已經是十個月後,而且他們那時候已經聚眾數萬且敢於同宋朝駐守成都的正規軍在野外進行正面硬剛並戰而勝之。
那麼,在這十個月裡他們到底都幹了什麼呢?這個問題說來其實也不難回答,他們要麼是主動選擇罷兵止戰並在自己的根據地上一步步地做大做強,要麼就是被正規軍一頓暴打然後退回山裡打游擊。總之,北宋的中央政府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得知王小波率眾起義這事,更無從談及將這次起義徹底扼殺在搖籃之中,也正因如此才導致這次起義最後形成了讓當地政府無法控場的局面。
古往今來,某個地方著火後當地官員的第一反應都是趕緊封鎖訊息控制事件的影響,然後再調動資源進行滅火。如果選擇在第一時間上報火情,那多半會被火冒三丈的朝廷立馬問責並由此丟官罷職,朝廷還會指責你毫無擔當精神和抗壓能力,純粹就是一個無能和怯懦之輩,然後你也就此被別人取而代之,從此難受重用,所以這種鐵定賠本的買賣基本上很少有人會這樣做。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當然是知情不報,然後迅速投入人力和物力去滅火,滅火成功後再將此事上報朝廷,如此至少也可以將功折罪。不過,這樣做自然也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