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泰山壓頂 (第1/3頁)

郭進死了,但在當時的宋朝遠征大軍里人們都以為他是因惡疾突然亡故的,而對於郭進的死他們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悲傷難過,因為此時的他們正在太原城下與城樓之上的北漢守軍殊死搏殺。

太原城!固若金湯的太原城!堅不可摧的太原城!

幾個月時間過去了,潘美率領的宋朝百戰之兵圍著城牆四面強攻但卻依然沒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在明知遼國的援軍已經被宋軍大敗且再也不敢靠近宋遼邊境的絕境下,在整個北漢全境都在被宋軍如潮水一般吞沒的巨大震懾下,太原這座看似危如累卵的孤城卻在拼死抵抗,城中軍民大有與城池共存亡的必死之決心。

在翻閱史書並看到這個階段的史料時,我的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惑冒出來,那就是為什麼太原城的軍民會如此地頑抗到底?沒錯,我說的不單是北漢的軍隊,而是軍民,我沒有筆誤。事實上,當後來劉繼元都親自投降了之後城中的百姓還不肯投降,他們與進城的宋軍在城內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而他們的武器甚至是磚頭和瓦片。

前有柴榮和趙匡胤,後有此刻的潘美以及很快將會趕來督戰的趙光義,這些人都在太原城下被搞了個灰頭土臉,前面兩位甚至是抱憾終身。如果沒有城中百姓的同仇敵愾和鼎力相助,那麼太原的堅城之名是不會有的,至少會大打折扣。

那麼,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因為劉繼元確實是個好皇帝,所以這些人甘願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以至於寧死不降?是因為宋軍太兇殘,他們的好多親人都因為宋軍的圍攻而慘死於城頭,所以要為他們報仇?還是說他們害怕宋軍一旦破城就會像野蠻的遼國人一樣在城裡大肆屠殺和搶劫,所以要拼死抵抗?思來想去我覺得這些理由都不成立,唯一能讓我信服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李克用父子佔據太原以來,這個地方已經被沙陀人統治了百餘年,而且自打後周建立以來太原的政權就與中原王朝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且常年處於敵對和交戰的狀態。

當初沙陀人進入山西幾乎是舉族遷入,而且這個地方在被李克用佔據並主政以後幾乎就完全變成了沙陀人的地盤和家園。因此,百年以後這裡的民風民情會變成什麼樣也就不難猜測,所謂的同宗同種以及民族血緣根本無從談起,翹首以盼華夏一統對於太原的百姓而言更是無稽之談。沙陀人確實已經全盤漢化,甚至連姓名都改了,可這又能說明什麼?

在鎮州待了一個多月之後,眼見太原遲遲都不能攻下,趙光義被迫決定帶著他的十萬大軍親臨太原。這一路上,太宗皇帝的親征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將沿途所經過的北漢州縣全部蕩平,當趙光義到達太原時,除了汾州,北漢作為一個國家其地盤就只剩下太原這一座孤城。即使如此,北漢也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就連趙光義親自寫給劉繼元寫的勸降書也被太原的守軍拒收。

既然勸降無望,那就只有兵戎相見。在臨時的行宮裡稍做休息後,趙光義以皇帝之尊穿上了鎧甲並巡視戰場第一線。這一路上他走得是相當拉風,在他的身前是數百名威武雄壯且衣甲鮮亮的禁軍士兵,這些人一邊開路一邊將手中的刀劍拋向空中,然後紛紛躍起變換著花樣和姿勢地再又將其接住,簡單地說這就是在玩雜技。這一招當初趙光義在宮中接見遼國使者的時候就用過,他讓這些士兵在戰鼓的擂鳴聲中當眾給遼國使者在校場上表演這種雜技,史稱遼國使者不敢正視。趙光義當時的用意就是在向遼國展示宋朝的軍威,而他在太原城下再次表演這種行為藝術無疑也是在向北漢的守軍示威,而城牆之上的北漢人看到數百支銀光閃亮的刀劍在空中不停飛舞的場景時也是嚇得面色慘白,按史料的記載就是——望之破膽。

正月出發,而現在馬上就五月了,潘美率領的攻城大軍已經在太原城下攻擊了數月之久卻毫無戰果。換了是別的皇帝或統帥這個時

最新小說: 穿越現代女王的古代稱霸路 鎮國世子爺 快穿之摸魚日常 斬神:獻祭而已,咋就成反派了? 執掌風雲:從一等功臣走向權力巔峰 戰錘:決定走群星包圍亞空間路線 我,波風水門,一點也不陰! 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 大唐:小地主家的敗家兒子 穿書太監太會審時度勢了! 穿進封神,簽到獲得原神技能 穿越女親王 夢迴西晉娶女帝 四合院:開局回收大師級鉗工技能 HP實用古代魔法的風神寵兒 為了成神的我欺騙古人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 大明狗腿子 時空亂敘 穿越古代無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