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和絕情,唯有如此他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帝王,可他畢竟是一個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一個人。
相較於李世民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斬草除根,趙光義在這方面還是“仁慈”了很多,至少在謀立趙德昭登基這件事發生之前,趙光義對他哥哥的兩個兒子可謂是視同己出。趙德昭和趙德芳和他的親生兒子們一樣都是皇子,在法理上這兩人都具備在未來繼承他皇位的資格,而且他的這兩個侄兒在官職和爵位上都遠超過了他的親生兒子。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涿州謀立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
趙匡胤已經死了三年了,在這三年裡趙光義對太祖時期的文武大臣可謂是恩寵有加,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這種現象在趙光義當皇帝的這幾年並未出現,他以為自己透過官爵和金錢等各種賞賜已經將這些人的人心給收附了,可事實卻是什麼?他不過就是失蹤了,可從前與趙匡胤親近的那些大臣和將領竟然馬上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趙匡胤的兒子給扶上皇位。
根據史書的記載來看,趙光義在登基之前跟石守信的私人關係應該是很不錯的,而在他登基之後更是將早已遠離官場和權力場的石守信升為中書令並讓其主理北宋的西京洛陽府,北征幽燕還讓遠離戰場多年的石守信再次領兵打仗且還是在御前聽令。至於劉遇,對於這位被趙匡胤極度信任的宋朝大將,趙光義登基之後也對其甚是優待和信任,封官賞錢就不說了,宋軍圍攻太原和幽州之時劉遇都是負責獨擋一面的主帥。可是,這兩人卻在得知趙光義失蹤之時立馬就積擁立趙德昭為帝,這讓趙光義不由得萬分心寒。
你們這些白眼狼!我對你們難道還不夠好嗎?我失蹤了你們也不說到處找找,反而第一時間就想到要另立皇帝,我這幾年對你們的恩情就這麼不值價?你們到底是在吃誰的飯?我哥哥的嗎?可他已經死了!趙德昭嗎?可他這幾年給了你們什麼?是我!是我趙光義在養活你們,給了你們高官厚祿,可你們就是這麼回報我的?就算是要另立新君,可你們為什麼不立我的弟弟趙廷美?他難道不比趙德昭更有資格嗎?況且,難道我的兒子們就沒有資格當皇帝嗎?我是皇帝啊!你們怎麼就沒想到立我的兒子當皇帝?石守信、劉遇、史珪,我現在可是打探清楚了,當時在涿州謀立趙德昭就是你們三人跳得最高,那好,那就先拿你們開刀!
,!
當然,趙光義不能以謀立趙德昭這件事來治這三人的罪,畢竟當時是因為他不告而別在先,大家都以為他死了,皇帝死了本就該另立一個,這件事無可厚非。然而,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尤其是皇帝要治一個人的罪就更是一打一個準,於是乎石守信等三人就此被貶。別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幾十萬大軍奔逃偏偏只有這三個人受到懲處,但想必他們三人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們這時候有冤也不敢喊更無處可申。
悲哀的是,趙德昭這個傻乎乎的差點成了大宋天子的人在權力場上卻沒有一丁點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覺性。他只當趙光義是他可親可近的二叔,但他不明白皇家無親情這一殘酷和冷血的真理,自古以來為了皇位而導致皇室裡的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甚至人頭落地的倫理慘劇數不勝數,可他卻絲毫不曾注意到這一個多月以來隱藏在他背後的那副來自於他二叔的近乎於猙獰的面孔。
有句話可能對趙德昭太過殘忍和扎心,可事實上他就是蠢死的。這時候如果他能低調做人或許趙光義心中的那團邪火還能慢慢地熄滅,可他非要出頭,但這時候最不應該出頭的人其實就是他。
對於趙德昭的真正死因,我個人對於史書上的記載是存疑的。如果他確實是因為趙光義的那句話而選擇了自殺,那麼我相信趙光義當時很有可能不止是說了那樣的一句話,單憑這句話就讓趙德昭選擇了自殺不具備合理性,因為趙德昭假如真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