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如趙匡胤所想的那樣,李煜是一個懦弱的人,但出身於帝王之家且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李煜同時也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他是一個認同並覺得自己可以踐行“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的儒家弟子,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李煜其實並不是那樣的一個鐵血硬漢。
懦弱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雖然懦弱但卻又有極強的自尊心。這種人當你舉起刀子的時候他大聲求饒,但當你放下刀子後他又死活不肯屈服,李煜就是這類人。
公元974年,在整頓了內政之後,趙匡胤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南唐身上。他幾次下詔希望李煜到開封來與他相見,但李煜都以各種理由推託,到最後被逼急了的李煜不惜發出了死亡威脅,直言如果非要他進開封他寧願一死。他這樣做無疑也把自己和趙匡胤同時逼向了絕路,趙匡胤忍無可忍終於決定發兵南下要以武力掃平南唐。
俗話說狗急了還要跳牆,更何況李煜手裡還有數以十萬計的軍隊,可最後他把這場戰爭打成了什麼樣世人都知道。更具諷刺的是,當宋軍開始圍攻南唐都城的時候他竟然對此毫不知情,他竟然還在深宮內苑裡與一堆文人墨客吟詩作詞,與一堆和尚探討佛法。這樣的人以及這樣的國君又怎麼能夠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押赴開封以一個亡國之君的身份面見趙匡胤。在受降禮上,趙匡胤沒有以極具侮辱性的牽羊禮對待李煜,但他給了李煜一個具有侮辱性的爵位——違命侯。從此,李煜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為痛苦的生命歷程。
趙匡胤作為一代王朝的開國之君,其為人之心胸可謂包攬四海,對於李煜他並未額外地對其加以凌辱。為了照顧李煜的情緒,他時常召李煜到宮裡去跟他喝酒,席間更是與其暢談詩詞歌賦,對李煜的才華他更是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好一個翰林學士。換了別人,這樣的評價可謂是足以讓旁人心生羨慕乃至是嫉妒,但對李煜這個曾經的王者來說,趙匡胤對他學識和才華的肯定卻如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而這一個翰林學士的頭銜和稱讚對他來說則是一種恥辱和辛酸、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錐心之痛。
這年十月,趙匡胤突然駕崩,接替他的人變成了與李煜同為文人出身的趙光義。要說吟詩作詞,李煜要甩趙光義好幾條街,但要說到怎樣做一個帝王,趙光義則要反過來對李煜呈碾壓之勢。
登基之初,趙光義在施恩天下的時候並沒有忘記李煜這個身份特殊但卻尊貴無比的人,他不但賞賜給李煜一大筆錢,另外還將李煜的爵位由侯爵升為了公爵,這是僅次於王爵的頂級爵位,而李煜的頭銜也不再是什麼帶有侮辱性質的違命侯,而是變成了高階大氣的隴西郡公。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李煜的境遇在開始往利好的方向轉變,可事實會證明這不過是精於心計的趙光義所表演的一出好戲。
某天,李煜突然發現自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囚徒。趙光義暗中下令沒有他的聖旨任何人不得與李煜相見,反過來,未經他的允許,李煜也不得接見任何人。李煜就此徹底成了一隻籠中鳥,他被圈禁在了那座豪華的大院裡,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他後來所作的那些詞裡為何會頻繁出現他站在高處憑欄感傷的語句。對於一個喪失了人生自由的人,憑高遙望是唯一的心靈慰藉,就如籠中之鳥唯有透過鐵籠的縫隙抬頭去仰望萬里天空才能找尋到一絲生命繼續存活下去的意義。
很快,李煜發現了一件更要命的事情——他快成窮光蛋了。儘管他是一名“囚徒”,但他是一個有著眾多舊時僕人隨身伺候的高階囚徒,而這幫人都要靠他一個人來養活。以前當國王時李煜從來不需要為錢發愁,他甚至從來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為錢發愁,可如今的情勢已然是今非昔比。
說到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