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興文教 (第3/4頁)

傳才為後世保留了千年之前的文化瑰寶。

何為文明?狹義地說——文字即文明。這個東西看似不重要,遠不如衣食茶飯對我們重要,可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有資本和資格炫耀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就是靠的這個東西,而由文字彙聚而成的各種書籍和文獻資料則讓這種文明和文化成了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鐵證。如今我們在宣揚自己的悠久歷史時都會提到《二十四史》,但這只是歷史,而我們的文化和文明則無法藉由那些史書得以獲得全面地展現,但《太平御覽》和《太平廣記》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缺。因而,不管我們每個人對趙光義的人品有怎樣的定義,但作為宋太宗,他下令編撰的這兩部書對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貢獻是必須要得到尊重和承認。

趙光義喜歡讀書,這一點是無需置疑的,作為一個日理萬機的帝國皇帝,他也仍然經常抽出時間讀書。《太平御覽》成書之後,他每天要讀三卷,總計一千卷的書被他用一年時間給讀完了。要知道這部書的總字數達到了將近五百萬,也就是說他每天要讀將近一萬五千字的書。這個概念應該很好理解,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我們每年讀了多少書?關鍵在於,他是皇帝,每天家事國事一大堆,但他硬是在一年時間裡讀完了這部巨書,而且很顯然的是,他這一年裡不可能只讀了這一部書。我這裡不是想要吹捧他,但說句心裡話,單單在這件事上他的所為足以讓我們很多人為之汗顏。

有句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為皇帝,趙光義透過自己的親身示範讓宋朝上下掀起了一股崇尚文化的風氣,而這種風氣一直在宋朝的整個歷史裡蔓延,他的兒子趙恆在這上面則是更上一層樓。為了號召子民們崇尚文化學習文化,從趙恆的筆下流傳下來了一首經典的《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以上種種,想必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事業為何會在宋朝被推上巔峰。有句話我不想說但我又必須要承認,這一切的起源都得歸結到趙光義的身上,與其說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之祖,倒不如說趙光義才是真正意義上配得上“祖”這個廟號的宋朝皇帝,他在宋朝身上打下的個人烙印遠比他的哥哥更深。如果趙匡胤不是突然死亡,如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不是趙光義,那麼宋朝在歷史上所留下的模樣就絕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樣子。

,!

那麼,對於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這究竟是幸事還是禍事呢?這究竟是無尚的榮耀還是扼腕嘆息的遺憾呢?這個問題很難說得清楚,萬事萬物都有其兩面性,世間沒有永遠正確的道路,也沒有永遠能保持正確的真理。不管怎樣,至少在文化方面、在當時的儒家學子的眼裡趙光義的形象是熠熠生輝的,這一點沒有爭議。

大規模地提升科舉考試的錄取率之後再又大量重用文人為官 ,而後又編撰巨書,做了這些趙光義還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他還需要一個肉眼可見的圖騰來為這件事畫上最後的句號。

中華民族自詡文化禮儀之族群,這個絕不是在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我們對文化的崇敬可不止是表現在嘴上和書本里,無論國家亂成什麼樣,無論哪個政權登上歷史舞臺,我們都始終在創造並保護我們的文化資產。土匪山賊大多隻會搶劫金銀珠寶,但作為統治階級和統治者,在他們取得政權的過程中除了搶地盤之外,他們也搶各種文化古籍和書法字畫,就連朱溫這種糙老爺們兒都知道要修建國家圖書館用以儲存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文化古籍。我在這裡把朱溫搬出來其實還說大了一點,要知道後來剛從深山老林裡鑽出來的女真人在洗劫開封時都知道要把《資治通鑑》和蘇軾的文集作為重點蒐羅

最新小說: 賽羅:藍色披風的少年 成吉思汗的秘密 穿越梁山成霸業 秦始皇蕩平六國 綜影視之有蓮華燦 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 開局地主夢,朝堂強拽成幕後主宰 星鐵:我在星際推廣精靈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和自己談個戀愛怎麼了! 我不叫謝石頭 穿越到大唐,我囤積了萬億物質 星落門 極品皇太子之貞觀永治 聯盟:開局收徒李哥的我,無敵了 四合院之開局娶個售貨員 穿成惡毒反派,主角被撩瘋! 重生逆襲:智謀登峰 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 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