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我們回到千年之前的那個晚上,去一道看看當晚在那個叫陳橋驛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凌晨,開封城以北,陳橋驛。
還沒完全醒過酒來的趙匡胤躺在軍帳裡呼呼大睡, 可他突然被外面的一陣無比刺耳的吵鬧聲給驚醒了。出於軍人的本能,他隨即翻身而起,然後他就看見一幫身披鎧甲的武將拿著兵器急吼吼地衝進了他的帳中。起初他還以為手底下的這群兔崽子要來殺他作亂,可當他們衝到他的面前時卻猛地停住了。
趙匡胤厲聲喝問道:“你們這是要幹啥?”
他們的回答讓趙匡胤差點當場嚇暈過去:“眼下外敵入寇而皇帝卻又年弱,我們需要一位明主,所以我們決定擁立點檢大人你來做我們的新皇帝!”
還沒等趙匡胤回過神,幾個人趁著他這時候的迷糊勁兒迅速上前給他套了一件袍子。當趙匡胤看清楚他們給他套上的是一件黃色的龍袍時,他立馬就酒醒了——這是在謀逆篡位!這可是要殺頭並且還要誅滅九族的重罪!
趙匡胤剛想扯下這身袍子,但卻只見這群人瞬間全都齊刷刷地在他面前跪了下來,然後他們就在他的面前連連高呼——“吾皇萬歲!萬歲!”
趙匡胤剛想起身制止,但他馬上聽到軍帳外面也開始吼了起來,還是同樣的聲音——吾皇萬歲!
這喊聲震動四野,幾乎快把趙匡胤的這頂帥帳給震塌了,這可是全軍好幾萬人在同時跪拜並高呼萬歲!
完了!這下徹底完了!趙匡胤這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就是這麼一瞬間的工夫,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
這件事就算他趙匡胤馬上回到開封去請罪也無濟於事,這事就算小皇帝柴宗訓肯饒了他,可他的這幫兄弟甚至外面的這些士兵們卻要揹負謀反的罪名,他們的最後結局也不難猜測。到時候,柴宗訓以及他背後的輔政大臣仍會防範趙匡胤並一直猜疑他,這就如同當年劉承佑懷疑和猜忌郭威要謀反是一個樣,而那些擁戴趙匡胤卻被他的“忠誠”給送上斷頭臺的禁軍將領更是會無比地憎恨他。很顯然,趙匡胤最後的結局只會死得更慘且裡外都不是人。
這世上有個詞叫身不由己,年少輕狂的時候恐怕很少有人能夠理解這句話:一個人要做什麼事或者不做什麼事不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嗎?可現在的趙匡胤一定會猛然發現一個人真的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有些事不是說想做就能做或者是想不做就能不做的。比如此時的趙匡胤,他現在是徹底沒有選擇了!
這就是被明文記載於史書上的“陳橋驛兵變”的大概過程,這裡面當然還有很多被史官有意忽略或掩藏的事,比如謀立者們的密謀過程,比如那件龍袍是誰且又是在什麼時候就提前做好的?但是,這些又有什麼可值得說道的呢?歷史以及後世的人們只會把這筆賬都記在趙匡胤的頭上,因為他是這起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所有的責任或者叫罵名和指責都得由他來承擔和揹負。
在嚴明大軍進城的三條軍令後(不得驚擾當朝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當朝大臣、不得劫掠府庫和百姓),趙匡胤帶著這幫人在正月初四這天上午開始返身向開封進發。
兵發開封之前,趙匡胤派了一個人前往皇宮將陳橋驛所發生的事告訴給小皇帝以及朝中的文武百官,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潘美。在此之前,潘美可謂是一籍籍無名之輩,但從此以後他將在史書上多次被提及。當時有很多人都以為潘美這一趟很有可能會有去無回,可事實證明他不但完成了趙匡胤交代的任務,而且最終還成功地全身而退。
潘美一路策馬狂奔並直入後周的皇宮,然後便在朝堂上將趙匡胤已經在軍前稱帝的事向在場的人做了通報。在極度的震驚甚至是震恐之後,後周朝廷對於趙匡胤被大軍擁立為帝這事的反應近乎於是集體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