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德不在險,你不是說只要修德就可以不用擔心國家和皇位的穩固嗎性?那現在你毀滅太原城難道不是在狠狠地扇自己耳光嗎?
掃平了北漢,毀滅了晉陽城,將幷州的首府遷往榆次,再又毀滅隆州城,做完了這些事以後,宋朝的大兵們紛紛眼巴巴地抬頭望著自己的皇帝陛下等待著發獎金拿獎狀戴紅花,然而他們的陛下隨即下達的命令卻讓他們瞬間黯然失色:將士們,現在朕要你們挾滅國之威遠征幽燕、驅逐胡虜,復我漢唐之故土!
此言一出,宋軍全軍震動,不止是士兵,就連軍中的各位高階將領和隨行的諸位王公大臣也都是一片震駭。這實在是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剛剛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了北漢,可眼下卻突然要勞師遠征去攻打遠比北漢難搞千倍萬倍的遼國,他們是怎麼也想不通趙光義的思維迴路怎麼就如此的異於常人。這就好像一群剛剛跑完了二十公里體能訓練計程車兵突然間又被要求馬上打起精神來一場五十公里的長跑,這種事換了誰估計都會罵娘吧?就算不敢在嘴上罵,可心裡想必早就萬馬奔騰了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趙光義此舉明顯是有違軍事常識,幾十萬的大軍耗時半年拼盡全力才滅亡了一個國家,還不等這幫人喘口氣他又要讓這些人翻越太行山跋涉千里前去攻打一個實力並不在他們之下的遼國,如此愚不可及的戰略或許也只有從沒在戰場上親歷過刀光劍影的軍事發燒友才能想得出來。
毛主席曾經在讀閱《宋史》時對趙光義有一個評價:此人不知兵。此言,一針見血也。
在趙光義的眼裡,他只看到了宋軍在太原城的勇猛,只看到了遼國人被郭進打得魂飛魄散,只看到了滅亡北漢後宋軍的群情激奮,但隱藏在這背後的那些東西他什麼也看不到。這就如一輛超級跑車一路風馳電掣勇奪比賽的冠軍,趙光義只看到了這表面上的榮光和意氣風發,但這輛跑車輪胎的變形、油量的耗盡以及發動機的磨損他都看不見,甚至於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些事實的存在,而這正是他與那位半生征戰沙場且無往而不勝的宋朝太祖皇帝之間最大的差距和不同。回過頭再來看看十年前趙匡胤在太原城下的主動撤兵,再拿趙光義此時的所為相對比,二人在軍事領域的眼光和見識高下立判。毛主席的那句所謂不知兵,此即是也!
當然,趙光義在決定親征北漢之時或許也是考慮過這些問題的,因此他才會在最初的時候將他的十萬大軍駐紮在鎮州,可他失算的地方在於他低估了北漢人在太原城的戰鬥力,所以他後來才率軍親赴太原。在滅亡了北漢之後或許他也有想過暫緩收復燕雲十六州,但他現在手握一支數十萬的滅國之師實在是不甘心就此放過近在眼前的這一重塑九州的天賜良機。覆滅北漢,緊接著順道直撲幽州進而徹底地完成華夏一統,如果這事真的辦成了,他也將就此在歷史上名垂萬世——對於一個本就有著很強賭徒性格的人而言,這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面對至高無上的皇命,軍中的大佬們集體沉默,他們以這種方式進行著無聲的抗議。趙光義可不管這些:既然你們不吭氣我就當你們是預設了!不說話就表示同意!
然而,不管趙光義怎麼寬慰自己怎麼給自己找面子,但將軍們的集體沉默終究讓現場的氣氛顯得很尷尬,值此征戰伐國之際,如此氛圍也當然不是什麼好兆頭。這時候禁軍殿前都虞候崔翰站了出來,他要給趙光義找回點面子,於是他對身邊死氣沉沉的諸將說道:“此時正好乘此破竹之勢攻取幽燕,取之甚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終於有人表態支援了,這讓趙光義龍顏大悅,他馬上就急切地下令由樞密使曹彬負責協調諸軍分批次進擊幽州。
將近一個月後,數十萬宋軍於這年六月在鎮州完成北伐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