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宋朝的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就是那位在滿城之戰時半路伏擊韓匡嗣的宋朝猛將。
作為宋初有名的一代猛將,崔彥進的戰力可不是吹的,此戰遼軍被打得大敗而逃。宋軍當場斬殺遼軍三千餘人,再加上受傷的人馬,這支萬餘人的遼軍基本上是被打殘廢了。當這支遼軍灰頭土臉地回到瓦橋關後,耶律賢也就此再次變得理智了。此時遼軍已經在瓦橋關待了半個月的時間,而趙光義所帶領的規模龐大的宋朝禁軍已經進入了河北境內。
如前所言,耶律賢這次就沒打算要跟趙光義一決雌雄,他就是來出口惡氣的,而這個目的他現在已經達到了。縱觀耶律賢此人一生的所為,他絕對不是像趙光義那樣的一個賭徒,他知道見好就收。再者說,幾十萬人馬的後勤供應也是個大問題,在瓦橋關駐紮的這半月已經是遼軍後勤供應的極限,如果再待下去遼軍不但會等來趙光義的親征大軍,而且那時候遼軍恐怕也會開始斷糧。於是,耶律賢在十一月十七日這天下令遼軍班師。
兩天後,趙光義到達了河北大名府,也是在這一天他獲知耶律賢已經退兵回國的訊息。不清楚當趙光義在獲知這個訊息的時候心裡究竟是何種感想,是遺憾還是大鬆了一口氣?我個人傾向於是遺憾,如果耶律賢不跑,那麼宋遼兩國的皇帝就將展開一場面對面的較量,而此戰的結果也將決定兩國的國運,假如宋朝勝利了,那麼燕雲十六州幾乎就是唾手可得,而反之就不好說了。
我個人不認同那些對趙光義在這一次瓦橋關戰役裡的行為和表現進行冷嘲熱諷之人的看法,這些人傾向於認為趙光義的這一次御駕親征只是在作秀,他其實並不想真的跟耶律賢發生正面碰撞。事實上,在遼軍退兵之後,趙光義並未立即回到開封,他在大名府待了將近一個月,直到年底的十二月十一日他才動身返回開封。
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趙光義再次動了趁此時機攻伐幽州的念頭。他任命劉遇為幽州西路行營壕寨兵馬部署,任命曹翰為幽州東路行營壕寨兵馬部署,然後又讓曹翰去整修雄州周圍的幾座軍寨並同時疏通莫州到雄州的河運航道以便調兵之用。然而,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隨行大臣的激烈反對,這些人直言現在並不是再次攻取幽州的最佳時機,面對朝臣們空前激烈的反對,趙光義這才打消了再次攻取幽州的念頭並率軍返回了開封。
毫無疑問,宋朝現在不是不能打,可一個人稍微有點小錢就想往賭場裡鑽,那麼這人絕對是個無可救藥的賭棍。趙光義雖然敢賭,但他不是賭棍,他是冒險家——懂得聽勸和剋制的冒險家。
:()北宋帝國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