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他因此而被手下大臣在私底下譏諷為一守財之農夫耳。可是,李昪自有他的戰略打算,他的策略是與南方諸國睦鄰友好,暗中積蓄實力,然後等待中原大變之時以舉國之力入主中原繼而定鼎天下,而非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在與南方諸國的纏鬥中,那樣的話無論勝敗南唐的國力都勢必受損,到時候中原王朝如果在他們的背後捅上一刀就難說不會慘遭滅亡。
臨死之前,李昪叫兒子李璟把手指伸到他的嘴裡,李璟不明所以但只能照辦,李昪用盡力氣咬破了兒子的手指,然後說道:“兒砸,疼嗎?記住我說的話,別對我們南邊的鄰居們大打出手,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以便進取中原才是王道。”
歷史證明每一個天選之子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對未來做出的每一個預言幾乎都是對的,這些人可能真的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使者。不過,遺憾的是,天選之子的兒子們並非也都是天選之子,當李昪死後,新的天選之子另有其人,而那個人的名字叫做趙匡胤。
,!
我這裡有一堆的假設和如果,如果李從珂不叫自己的妹夫石敬瑭搬家可能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後晉,燕雲十六州就不會落入遼國人之手;如果石重貴知道一點天高地厚也就不會以卵擊石去跟遼國決裂以至國破家亡,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後漢;如果劉承佑不那麼熱血和暴力,郭威和柴榮的子嗣就不會被殺個一乾二淨,郭威最後很有可能就不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養子柴榮,而柴榮英年早逝之後也就不會出現幼子當國的局面。然而,上述的這些“如果”都沒有發生,而那些真實發生的事似乎就是為了給未來的大宋開國之主做鋪墊,所謂天選之子真的不是白叫的。
李昪走了,留下的是一個富強繁榮且甲兵數十萬的南唐,遺憾的是,他的這個兒子儘管被他咬破了手指卻還是不知道疼。明白一個道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要領悟一個道理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時候這代價甚至是慘烈的。
歷史可以佐證,五代十國時期帝王家裡的那些二世祖們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更不是能夠安下心來的主兒。生於亂世但又成長於富貴之中的他們志向高遠,他們熱血衝動,他們立志要建立更大的功業,李存勖如此,石重貴如此,劉承佑如此,就連南漢的劉晟也是如此。既然有這麼多個如此,那麼坐擁當時南中國第一國力的李璟為何就不能如此呢?
這時候的中原王朝也是剛剛換了主人,遼國的好兒子石敬瑭終於死了,這個給宋朝給漢民族挖了一個超級天坑的人終於是死了。他的這個天坑完全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在當時以及北宋一朝,他的這個天坑不但讓後來的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抓狂,更是讓北宋直到滅亡之時都被遼國人死死地掐住了脖子,時刻感覺呼吸困難。燕雲十六州,那不僅僅只是意味著一塊土地,那是一道大門,是一道由無數關隘和險口以及堅城所組成的鐵閘,而石敬瑭慷慨地一揮手把這一切都給葬送了。
再來說南唐的這位二世祖李璟。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看到這句詩你會作何感想?沒錯,這就是李璟同志的大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比他那個名氣比他大得多的兒子以及他那個兒子的詩詞,他確實在這方面比不了,可在軍事上他絕對甩他兒子李煜十八條街。
面對著御座之下由他老爹留給他的這個國富民強且又兵強馬壯的國家,再面對著自己這滿腔的熱血和豪情壯志,然後再看看北邊軍閥割據和民眾苦不堪言的後晉以及周邊這些紛紛稱王稱帝的小國,李璟覺得自己如果這時候不幹點啥簡直就是在犯罪。可是,北邊的那幫兇悍的軍閥是不能去主動招惹的,況且後晉又與遼國是父子之國,所以李璟就只能委屈一下身邊的這幫鄰居。
公元944年,登基不久的李璟急不可耐地揮舞起了他手中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