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蘇懷解釋火藥的防疫,似乎令這位徐教授心悅誠服,也讓他身為炎黃後裔極為自豪。
見蘇懷疑惑,徐陽自我介紹道:“我老師乃是大儒金丙,對蘇先生推崇備至,在下對蘇先生也是傾慕已久。”
蘇懷這才想起來,之前在教科文大會上,念個《儒者規》的老儒生,原來是金大儒的學生。
“蘇先生,亨教授的問題,就由我來替你解釋吧。”徐陽和藹笑道,都是學界的人,不必要互相這麼激烈衝突。
蘇懷心想這人要替他解圍,不知道學問夠不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用意,於是問道:“敢問徐教授,學通《周禮》沒有?”
“略通。”徐教授聽到蘇懷問儒家經典,頓時正色回應道。
“那好,我問你,周禮中的嘉禮,分為哪幾種。”蘇懷問道。
“嘉禮氛圍,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食蒸之禮,賀慶之禮。”徐教授道。
“嗯,你背得很好,那你來解釋吧。”蘇懷微微點頭露出欣賞的神色,眾人都是滿臉疑惑,不懂蘇懷為什麼突然問《周禮》。
亨德利頓時冷笑道:“蘇先生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故意岔開話題是什麼意思?”
蘇懷沒有作聲,從容坐下,徐教授卻笑道:
“亨德利教授精研史,難道不明白蘇聖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
“他哪裡回答了?”亨德利沒想到世科院的人竟然會跳出來,有些措手不及。
徐教授正色道:“華夏古來就是禮儀之邦,最高的禮是由帝皇親自來主持,比如說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祀活動最後,會有天子放煙花爆竹,以此表示禮成。
而《周禮春官大宗伯》一書在論天子與諸侯國交往之禮時,這樣寫道:
春見曰朝,夏見曰宗,求見嶽覲,冬見曰遇,後世天子見外邦使節,朝貢,覲見,相見時候都要燃放煙花爆竹,這是炎黃民族樂賓的形式,傳遞友誼,鞏固民族團結……”
說著徐教授笑道:
“以此來看,皇家發明煙花並非是勞命傷財,而是為了避免戰事,與鄰邦同樂的一種禮儀形式,此乃是華夏之禮。”
說到這裡,徐教授也不禁露出崇敬之色,對蘇懷鞠躬道:
“炎黃文明,禮儀之邦,發明火藥,卻不做武器,而造國禮之煙花,團結各鄰邦,胸懷真是令人欽佩……”
這話如果由蘇懷自己說出來,未免有著王婆賣瓜的嫌疑,可偏偏是由世科院的人,還是由一位蘇懷死對頭的朝鮮人說的。
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很多新歐的觀眾聽到這裡,都不由露出傾慕之色。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華夏人竟然有這樣高雅,溫和包容的一面。
一個民族拿著火藥做出煙花,叫做禮花,連線友誼,勝過製作槍炮的熱情,這是怎樣一個高雅,又富有人文精神的民族啊。
“我真想去華夏看看,媒體報導怎麼都不是這麼報導的?”
“有機會我也要去看看。”
“華夏竟然這麼了不起?”
聽到這些話,周星星,邱姝貞心中都不由生出一股火熱的自豪感,為自己生為華夏人而驕傲,同時心裡也暗暗下定決定,一定要對得起自己華夏人的身份,不再國外做出什麼丟人的事情了。
只看徐教授過來,詢問道:“蘇聖人,其實我今天也是來趁機求學的,有一問想求教。”
蘇懷對這朝鮮異類倒是有些好感,問道:“徐教授請說。”
徐教授問道:“我想問這《禮記》《論語》中的華夏之禮,在現代還有用嗎?君臣之禮,似乎已經過時了。”
蘇懷想了想道:
“一個文明之所以偉大,一定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