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汗國部落,告訴他們,我不會徵收重稅。只要投奔過來,任何種族都會獲得善待。”
做出決策之後,阿努沙拿出波斯文版《道德經》,在王宮裡認認真真研究起來。
這本《道德經》的中文版,是從使臣謝淵那裡討來的。阿努沙花費重金,請一位去過南京的波斯學者翻譯,如今每天都要反覆閱讀領悟。
他的一個兒子,此時還在南京留學。
歷史上,正是阿努沙的不斷入侵,讓布哈拉汗國接連丟失領土。布哈拉國王的威望遭到重創,再加上社會矛盾激化,布哈拉汗國開始四分五裂,總督和宗教領袖紛紛割據自立。
現在成了中國擔任此角色,費爾幹納盆地的丟失,令布哈拉國王顏面掃地,總督和宗教貴族都開始蠢蠢欲動了。
……
西北地區的部落叛亂,打亂了國王阿齊茲的出兵計劃。
他只得先調集兵力平叛,直到第二年夏天,才終於把叛亂徹底平息。同時又獲得情報,隔壁的希瓦汗國,正在暗中聚集兵力,明顯是有趁虛而入的打算。
阿齊茲不敢輕舉妄動,派人去費爾幹納盆地打探情報。
探子回來報告說,中國軍隊屠殺了很多烏茲別克部落。但又有許多烏茲別克人,被充作築城苦役,只要築城完畢就能獲得自由。還有,被烏茲別克人統治的奴隸,全部獲得釋放,成為苦盞城周邊的自由民。
中國軍隊不但驅使苦役,修復了苦盞城牆,還在苦盞城更西邊修築長城,似乎想把盆地的入口徹底堵死。
聽完情報,阿齊茲徹底無語。
這個時候再去奪回費爾干納,必須在盆地入口打攻城戰。而布哈拉軍隊,是不擅於攻城的,他們雖然掌握了農耕技術,但骨子裡還是遊牧部落那套。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情報傳回,阿齊茲對中國已經感到恐懼。
他聽商賈說,中國軍隊已經滅亡葉爾羌國,攻佔費爾幹納盆地只是順帶的。去年只來了幾千士兵,還有數十萬大軍,此時正在葉爾羌那邊。
他怎麼敢打?
別的國家,或許對中國會陌生,但布哈拉汗國對中國太熟悉了。這片土地的歷代霸主,都是靠把持絲綢之路起家,布哈拉汗國同樣也不例外,每年都有無數中國貨物輸送到這裡。
阿齊茲從小就聽說,中國是個龐然大物,中國皇帝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
通盤考慮國內外局勢,阿齊茲算是預設丟失費爾干納。但丟城失地臉上無光,他必須找人發洩一下,順便轉移國內矛盾,再次確立自己的統治威望。
“已經聚集的軍隊,全部開往西方邊境,我要奪回失去的土地!”
阿齊茲的發洩物件,居然是隔壁的希瓦汗國,因為他覺得那裡最好打。
畢竟在二三十年前,希瓦汗國還處於分裂狀態,近百年的內戰早就把國家打崩。他無視了上一代希瓦國王的勵精圖治,也無視了這一代希瓦國王的年輕英武。他這個暮氣沉沉的大汗,要帶著暮氣沉沉的軍隊,去打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
這對鄰居冤家,因為中國軍隊的出現,莫名其妙提前好幾年打仗。
不得不說,布哈拉汗國確實強大,精銳重騎兵所向披靡。
兩國開戰之後,希瓦汗國被打得節節敗退,一路丟失國土退到德里安城下。
攻城時遭遇挫折,竟然留下部分軍隊圍城,主力大軍繞城而走,順著河流直取希瓦汗國的首都。這種打法,太過自大,完全不把敵人當人看。
阿齊茲御駕親征,他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攻破敵國首都,這場戰爭就可以宣告勝利。
誰讓希瓦汗國的首都,距離東部邊境不遠,跟布哈拉的地盤緊挨著呢?
數萬布哈拉軍隊,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