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今感覺自己前所未有之強大。
武將成宜道:
“主公!
大漢已亡,國不可一日無君。
便是面對貴霜、帕提亞、羅馬等國,若要正常建交,也需一個身份。
主公若不稱帝,那我等將如何與其交往?
請主公承襲帝制,登基稱帝!”
對於在場所有人來說,司馬防稱帝,有利無弊。
稱帝了,他們就為從龍之臣,那就有法理,有名分,可封妻廕子,傳爵後世。
司馬懿餘光看著眾人,心中將每個人心思幾乎都盤算了一遍,這才出列道:
“父親!
既諸公皆以為然,父親當可承襲帝制,登基為帝,封爵制官。
但百官依照漢制,不過職能,卻當參照東牟律順勢而變。
最為關鍵,乃為國號。
大漢已亡,如今乃我司馬氏建國,則當重定國號,立我司馬氏宗廟社稷。”
司馬懿出言,基本大事已然定下來。
眾人皆知,司馬家八兄弟,最有能力之人,非司馬懿莫屬,作為八人之父的司馬防自然也能看出。
聽司馬懿此言,司馬防道:
“仲達以為,當以何字為國號?何處為都?”
司馬懿道:
“父親以涼州為基,得丁零、羌等各族支援,各族皆以涼州頗有歸屬之感,當以涼為國號,以融入其民。
至於都城,長安自秦使,便為都城,漢時亦曾以此定都,父親亦可於長安置九卿,設百官。
關中退可入涼州,有蕭關之固。,進可圖荊、益,東窺天下。”
司馬防大喜。
“便依仲達之言,三日後,於此登基,定都長安,國號大涼,具體事宜,我兒司馬朗主持,諸公一同商議。”
司馬防言三日後便登基,連皇帝冕服都不夠時間準備。
但眾人皆心中明白,此事恐怕司馬氏父子早就定計,應該是準備幾個月了。
他們等的,怕是火炮。
只要火炮一出,便可稱帝,建司馬氏之天下。
時間轉眼便過去三日。
長安皇宮,司馬防冠冕齊整,黑色冕冠為十二旒,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與髮髻拴結,笄之兩側,絲帶於頜下繫結。
絲帶上兩耳處,各垂一顆珠玉,名曰“充耳”。
此充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納取忠言。
後世的“充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
司馬防冕服以玄色為上衣、硃色為下裳,上下繪有章紋。
其蔽膝、佩綬、赤舄等,皆一應俱全,組成一套完整皇帝登基服飾,端的威武。
時辰已到,鼓樂齊鳴,百官參拜。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