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教育事業
周思君在一次回鄉探親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農村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那些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內心。
回到部隊後,周思君一直對這件事念念不忘。
“衛國,我想為農村的孩子們做點什麼。”周思君對林衛國說道。
林衛國回應道:“思君,你有什麼想法?”
周思君堅定地說:“我打算利用休息時間去給他們授課。”
林衛國支援道:“好,我陪你一起。”
於是,每逢休息日,周思君和林衛國就會前往附近的農村。
“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周思君微笑著對孩子們說。
“老師好!”孩子們齊聲喊道。
課堂上,周思君耐心地講解著每一個知識點。
“老師,這個我不太懂。”一個孩子怯生生地說。
周思君走到他身邊:“彆著急,我再給你講一遍。”
林衛國則在一旁協助,幫忙分發學習資料。
“同學們,認真看這篇文章。”林衛國說道。
課間休息時,孩子們圍在周思君和林衛國身邊。
“老師,城裡是什麼樣子的?”一個孩子好奇地問。
周思君笑著描述:“城裡有高樓大廈,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你們好好學習,以後也能去看看。”
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們和周思君、林衛國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老師,我以後也要像您一樣有學問。”一個小女孩說道。
周思君鼓勵她:“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的。”
然而,他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思君,教學資料不夠了。”林衛國說道。
周思君想了想:“我們想辦法籌集一些。”
他們在部隊裡發起了募捐活動。
“戰友們,農村的孩子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周思君說道。
大家紛紛響應,捐出了書籍、文具等物品。
當把這些物資送到孩子們手中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喜悅。
“謝謝老師,謝謝叔叔阿姨們。”孩子們說道。
但教學條件的簡陋依然是個大問題。
“這教室下雨天會漏雨。”一個孩子說道。
周思君決定和林衛國一起想辦法改善。
“我們可以向社會尋求幫助。”林衛國提議。
周思君點頭:“好,我來寫倡議書。”
經過努力,一些愛心企業和人士紛紛伸出援手,教室得到了修繕。
“孩子們,以後可以在更好的環境裡學習了。”周思君說道。
孩子們歡呼起來。
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沒來上課。
“這孩子怎麼沒來?”周思君擔心地說。
放學後,她和林衛國去孩子家裡家訪。
原來孩子的家長覺得讀書沒用,想讓孩子幫忙幹活。
周思君耐心地勸說:“孩子讀書才有更好的未來,不能讓他失去這個機會。”
家長終於被說服:“老師,我聽您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老師,這次考試我考了高分。”一個孩子興奮地跑來告訴周思君。
周思君欣慰地笑了:“繼續努力,你很棒!”
但周思君和林衛國知道,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要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課外拓展。”周思君說道。
於是,他們組織了各種興趣小組,如繪畫、音樂等。
“老師,我:()周思君的七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