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大隋秦王 清河雲上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太原局面(五)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太原局面(五) (第1/2頁)

長孫無忌最終還是選擇了去河東郡兵。

楊浩很欣慰。

不愧是前世歷史上曾輔佐李二的功勳重臣,果然是聰慧之人,自己只是隨手點撥了一下,便突破了心理障礙,實在是難得。

“李二我也見過了,還是個流鼻涕的小屁孩,至少這一世,長孫無忌還與他沒有交集。如果我稍加誘導一下,說不定真能讓他們君臣此生形同陌路……”

楊浩一邊腹誹,心中說不出來的愉悅。

河原的建設計劃,很快就熱火朝天展開了,公孫棠帶領著天工院鑄造司的幾十名工匠,開始鍛造鐵軌。鐵軌制式是楊浩與眾工匠一起定下來的,以河原的鑄造水平,每天只能鑄造十幾丈的鐵軌。

楊浩默默在工作簿上記下‘重工裝備發展計劃’、‘軋鋼技術’等內容。相比前世,目前河原的技術、生產能力,幾乎全是空白,不過歷史的車輪,從來都是滾雪球一樣前進的,只要不懈的沿著工業化的路子走下去,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正面困難、解決問題,技術自然會一步步進化。

楊浩相信有一天,在他的一力支援下,大隋會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經過幾天瞭解之後,大舅子張乾璟接手了西山的煤山,而二舅子張乾文則主抓北川的鐵礦。兩人皆是能幹之士,很快便就兩處的工作全部接手了過去。

河原與兩地之間的鐵軌,一段段鋪設了出去,像巨龍延伸出去的觸鬚,將三地連在了一起。在公孫棠的主持下,天工院的工匠們特製了運輸礦石的礦車。

望著礦車在鐵軌上滑行的英姿,工匠們喜極而泣。

雖然還沒有利用上蒸汽機車,能夠滑行的礦車已經極大地提高了礦石原料的運輸效率,節省了幾乎三分之二的人力,讓河原的鋼鐵生產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崔長芳總管河原事務,自然大喜,向楊浩報告之後,開始帶領張氏兄弟和天工院工匠們籌備第四座、第五座高爐。

有了三座高爐的建造經驗,公孫棠和孫行更加胸有成竹,兩人計劃將高爐的的容量再度擴大,預計新建的高爐,一座每天產量即可超過一萬斤!

楊浩聽了兩人的計劃,表示贊同。

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高爐的構造,也陸續經過了數次改良,其中有一項‘分離礦渣和鐵水出口槽’的改良,還是小鐵匠徐作亮提出來的,之後徐作亮更是因此被擢升為二級匠師,待遇連升兩等,僅次於一級匠師的公孫棠和孫行。

對高爐認識越多,工匠們自然摸索出了高爐容量的極限,公孫棠和孫行一致認為,單座高爐日產鐵一萬斤,是絕對可以做到的。

楊浩當然知道是能夠做到的,而且極限遠遠不止一萬斤,不過卻沒有點破。很多技術上遇到的瓶頸,他雖然有先見之明,但絕對不適合過多幹預進去。如果過早提出來,反而容易讓公孫棠孫行瞻前顧後,產生心理障礙。

因此,讓他們充分、自由地思考,發揮創造力,自己則僅僅在他們即將超過彎道的時候輕輕推一把,或者是即將犯重大失誤的時候拉一把,就可以了。

總之,楊浩不會也做不到事必躬親。就像當初培養秦叔寶、穆離獨當一面一樣,公孫棠、孫行、崔長芳、張乾璟張乾文兄弟,也需要讓他們在各自的位置上,慢慢成長為自己堅實的助力和臂膀。

在河原的工作順利展開的同時,河東郡兵也日益壯大了起來。

郡兵改革非常有成效,被打散了的郡兵老兵,與應召的新兵結合成了新的郡兵體系。軍職人員的遴選,比之當初驍果右軍還要嚴格了幾分,考核的標準更加複雜、科學。

駐守在太原城外的河東郡兵規模已經增長到了四萬餘,幾乎翻了一番。

而王仁恭在馬邑行事雷厲風行,頗有手段,將此重鎮的郡兵全部肅清,

最新小說: 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 樹王大人:什麼?我成豐饒藥師了 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 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大夏鎮遠侯 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麼了 大秦:我說我不當宰相,扶蘇非要封我為王! 當火影與崩鐵碰撞,期待這個故事 動盪的大元 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 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 斬神:開局五靈威力變成鐵拳虎 精靈:超能覺醒,兩百倍努力成王 來自羅馬的異夢 超神:穿越者日記,開局打飛劉闖 征服者在清朝 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