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義不但上身長,雙手更長,這可是用弩箭高手的標準身材。
馬思忠一見張鉊,立刻就拜倒在了塵土之中,口中嗚咽道。
“滄州百姓,深受北虜壓迫,自石氏出賣燕雲十六州後,苦難更重,今日終於撥的雲開見天日,等到陛下前來拯救了。”
張鉊臉色一肅,露出了幾分不忍之色,疾步走過去的同時,還長嘆一聲,好像深深為滄州百姓受的苦感同身受一般,他扶起馬思忠。
“家貧思賢妻,國難思良將。滄州百姓苦難,正是家中無賢妻,國家無良將所致。
朕提大兵到此,為解救百姓而來,但要打殺北虜,為我千萬枉死之靈復仇,奪回石氏出賣的燕雲十六州,還需天下人同舟共濟。
惜乎馬太師已然病逝,不然當為河北良將。”
拼演技嘛,誰不會似的。張鉊這番話,很明白的表達了只要馬氏兄弟和滄州土豪願意真心歸附,張鉊絕對可以重用,甚至託付一部分收復燕雲之事。
馬思忠大喜的抬起頭,不是為了張鉊口中的許諾,而是張鉊表現出來了極高的帝王水準。
演技,歷來就是帝王的法寶之一,一個連心懷天下,君臣相得都表演不好的君王,很難讓人相信他是一個英雄之主。
於是馬思忠再次拜伏了下去,因為他看出了張鉊的段位,是很高的,現在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了拉扯了。
拜伏下去的馬思忠嚎啕大哭,“陛下....臣父並非是病逝的啊!臣父一生忠義節孝,把這四個字看的比性命還重,更常以這四字教導臣兄弟幾人。
當時契丹主以家人脅迫,要臣父親去東京拜見,臣父對臣說,上不能保家衛國,以致國都淪喪、天子受辱。下不能保護鄉梓,使北虜各處剽掠。
如今忠義無存,怎能還屈膝去拜虜主?是以不進飲食,不嘗湯藥,以身殉國了啊!
皇甫太師以身殉國海內皆知,天子贈常山郡王,諡忠愍。我父死於鄉間驛館,無人知曉,請聖人為家父做主。”
張鉊勐地看向了地上嚎哭的馬思忠,立刻意識到了地上這個馬思忠,絕對是個高手。
難怪和凝特意提醒,馬氏兄弟皆有才幹,一定要確定他們是否前來歸降。
馬全節的死,怎麼說呢,可真可假。
真的是,馬全節這種人,肯定是不願意去朝拜耶律德光,又被契丹人拿住家人,悲憤之下染病去世是極有可能的。
但如此剛烈的不進飲食、不嘗湯藥自殺殉國是否是真的,肯定值得推敲。
但馬思忠當著張鉊的面這麼說,就是要將這事確定下來,為父親馬全節撈取一個大忠臣的名聲。
而忠這個字,又是張鉊最為推崇的。
君不見皇甫遇的侄子皇甫衝不過是個騎將的本領,但如今卻在親軍做都頭,還被欽定外方趙州做兵馬督監。
子皇甫傑還在總角之年,已經封常山伯,還被張鉊養到了宮中,與皇子公主為伴,日後最低尚個公主是有保障的。
就連皇甫遇的親隨杜知敏,一介武夫什麼都不懂,那也是憑著忠臣義士這個光環,進入了宿衛番上的親軍之中。
在如今的張周,什麼招牌,都沒有忠臣孝子的招牌好用。
只要父親馬全節成了大忠臣,他們馬家還少得了高官厚祿和寵信?現在封不封官都無所謂,日後一定大富大貴。
所以張鉊只聽了馬思忠的這番話,就明白,要麼是馬思忠是個大才,要麼他身後有大才為參謀。
再不濟這是馬思忠的真實想法,誤打誤撞碰了大運,那至少也能收穫一個連官職都不管,只要為父親正名的忠臣孝子。
他張鉊還可以藉機再宣傳一波忠義節孝,怎麼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