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所言,是他還沒有正式稱帝之前。
那時大秦已經鋒芒畢露,實力冠絕中州。
嬴政雄心壯志,想要滅掉秦國最強的敵人楚國。
當時還是秦王的嬴政召叢集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嬴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
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
結果,在當時楚國大將軍、霸王叔父項燕的率領下,李信和蒙恬的二十萬大軍遭到了一場慘敗。
那是秦國一統中州過程中少有的敗仗之一。
也正是從那時起,嬴政變得更加成熟。
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並不是從來不會犯錯。
他真正厲害的是知錯就改,絲毫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改變這種行事風格。
大秦伐楚失敗後,嬴政親自前往王翦的故鄉,見到王翦後直接道歉,並且將虎符贈與王翦,請他出山伐楚。
王翦要求必須有六十萬大軍才能動身,嬴政當即應允。
王翦這才答應重新出山,而在出徵之前的誓師大會上,王翦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在六十萬大軍之前,向嬴政索要金銀財寶。
當時滿朝呵斥王翦目無君上,嬴政卻放聲大笑,對王翦的要求一概應允。
而後王翦出征,率領六十萬大軍在外一年沒有主動攻擊楚君,秦國朝野上下都上書嬴政,言王翦擁兵自重,嬴政卻將這些奏摺全部押下,始終沒有下旨斥責王翦,對王翦表示了絕對的信任。
王翦也沒有辜負嬴政的信任,在一年之後,楚國放鬆警惕之時,王翦突然發動攻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王翦大勝歸來,嬴政將先前允諾賞賜一一應允。
當年趙高曾經大著膽子問嬴政為何對王翦如此放心?嬴政的回答是:王翦之所以會在出徵前向朕索要高官厚祿,正是表明他沒有造反的心思。他只說自己對金錢感興趣,甚至都沒有索要官職。準備造反的人,又豈會做出這種事情?
當時趙高便對王翦佩服的五體投地。
現在聽到嬴政提起這件事,在趙高心中,王翦的地位就更高了。
一個人能保持謙恭很難得,而一個人在功成名就之後依然還能保持謙恭,那就不是難得可以形容的了。
這叫智慧。
無疑,王翦就是這種擁有大智慧的人。
他推薦蒙恬做副帥,就是為了告訴嬴政,他已經準備好退位讓賢,絕對不會影響蒙恬上位。
而嬴政投桃報李,告訴王翦,王家的功勞,寡人不會忘記。
即便你年事已高,你兒子王賁寡人也會重用的。
君臣二人都有大智慧,都懂得如何讓對方放心。
這才是真正有前途的國家。
君王賢明、名將用命。
趙構若是有嬴政一半的心胸,岳飛何至於枉死?
大秦和大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基本不可能彌補。
所以嬴政始終不擔心江南會給大秦帶來威脅,無論江南在什麼人手裡。
“這一次老將軍前往江南,你親自跑一趟,暗中安排四百龍衛隨行。”
趙高表現的如此機敏,嬴政決定給趙高一個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趙高大喜,急忙謝恩道:“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從江南迴來之後,不用回中州。聽老將軍的安排,啟動龍宮在楚漢那邊的棋子。”嬴政繼續吩咐道。
趙高的心臟開始了急速的跳動。
嬴政很明顯是要提攜他了。
戰爭一旦開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