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者與第三旋臂聯盟結盟了,第三旋臂聯盟的名字也就不合時宜了。
經過多方協商,將新的聯盟更名為第三聯盟。全稱和簡稱都是這四個字。這樣聯盟就有了歷史延續性,也有了更為廣義的統一戰線。
旨在團結一切第三維度宇宙內,受到守護者迫害的文明,同心協力推翻守護者的血腥統治。也象徵著,無論聯盟發展到何種高度,都不會向邪惡的強權組織妥協。
即便以後聯盟進入四維宇宙,這個名字都不會更改。
這個名字代表了他們從何處而來,又因何團結在一起,凝結了反對強權壓迫的抗爭精神。
這是第三聯盟的歷史使命,也是將來第三聯盟的光榮傳統。哪裡有有壓迫,哪裡就有第三聯盟的身影。成為第三聯盟世代傳承的精神。
這種精神將以銀河系第三旋臂為起點,向著全宇宙、更高維的宇宙不斷擴散和傳播。
反抗壓迫的第一步,就是將守護者趕出銀河系。
第三聯盟紀元元年(公元2849年),盟軍十三支艦隊在大三角河系集結,吹響了反擊的號角。
聯合司令部發表了著名的《蓋亞宣言》,主要闡明瞭十三成員反抗暴政,尋求獨立自主的宗旨。確定了以武裝鬥爭解放銀河系的基本方針。同時號召全宇宙碳基生物聯合起來,維護自身的星際權益。
會盟結束之後,聯合艦隊開始向銀河系第三旋臂開拔。
第三旋臂的荒蕪宇宙帶中,一個接一個的蟲洞密集開啟,無數戰艦從中蜂擁而出。將第三懸臂從外圍封鎖,隨後統一朝著內部推進。
內部三大核心防禦圈外,也有大量蟲洞亮起,數以千萬計的千幻戰艦從中出現。
盟軍的戰術非常簡單,以三大防禦圈為核心,中心固守外圍層層推進,全面清掃第三旋臂內的守護者艦隊。
這場反擊戰盟軍已經等待了數十年,不是他們不想早點反攻,而是因為新式戰艦必須由能量體生命駕駛,才能施展瞬移能力。
這幾十年除了備戰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大力培養能量體生命參戰。
陸平帶著艦隊直達核心防禦圈,為的就是讓生命科學院培養的能量體生命,儘快與戰艦磨合。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在與守護者的戰爭之中,擁有肉體的碳基智慧生物無法駕駛戰艦進入四維空間,這一戰的主力毫無疑問將會是能量體生命。而碳基生物只能從旁打輔助。
能量體生命天賦驚人,他們可以與飛船融為一體,以自身作為飛船的主機。操控戰艦就猶如操控自身的四肢一般自如,很快就熟悉了戰艦的操作。
艦隊形成戰鬥力之後,開始向著防禦圈之外進發。
陸凡名義上還是原來太空部隊的總司令,可如今他這個總司令只能無奈的待在後方,統籌這次反擊戰的全域性。
李衛和陸正為就更慘了,他們還有艦隊,可惜也不能親臨一線。只能帶著艦隊遠遠的跟在能量體生命艦隊的後方。
“正為,你說這算什麼事,咱們從二級文明開始,為了聯盟衝鋒陷陣了幾百年,如今只能承擔清掃戰場、提供後勤保障的角色。你說氣不氣人?”
李衛和陸正為乘坐著同一艘指揮艦,實在是鬱悶的不行,也只能向陸正為倒苦水。
“誰說不是呢,沒有能量體生命參戰的時候,咱們還可以和人工智慧並肩作戰。現在倒好,人工智慧幾乎成了擺設,而咱們這些活生生的人只能給人家打下手。不過還好,最起碼指揮權還都在人類手中。”
很明顯陸正為也不太習慣現在的身份,不過比李衛想的開。
“這不行啊!你想想,隨著戰事的推進,必定有能量體生命脫穎而出。他們也是聯盟的智慧種族,和咱們享受一樣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