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迪亞號探明瞭新藍星的地表情況之後,停泊在了新藍星的軌道上。
隨後一個個登陸艙從船體分離,向著預定的著陸點投放。
這些登陸艙內大部分裝載的都是施工裝置,只有一小部分乘坐的是操作人員。
這些人員在預定的地點,利用現有的裝置,很快就組裝了一個臨時的營地。
他們將以這個營地為基礎,一步步進行擴充套件,最終讓藍星文明在這裡生根發芽。
五年之後,新藍星的營地已經初具規模,而且還給阿蘭迪亞號飛船打造了一個著陸場。
這個著陸場上停放著幾架小型的穿梭機,穿梭機往返地面與阿蘭迪亞號之間,正在將飛船上的人員全部向基地轉移。
而阿蘭迪亞號飛船則繼續停留在同步軌道,暫時充當一個大號的空間站,供一些科研小組研究太空中那些戰艦殘骸。
結果當然是非常喜人,在陸平的特意保留之下,他們從中順利破解了一部分飛船科技。
藍星人最後得出結論,這支艦隊應該是一個機械文明。
至於這支艦隊為什麼會來到新藍星,又為何在這裡被人摧毀,藍星人暫時將疑問壓在心裡,沒有功夫去研究。
憑藉著破解的科技,不久之後,第一代核能電池動力的機器人問世,藍星人的生產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隨著大量機器人加入生產,只用了兩年時間,一艘全新的飛船就在外太空總裝完成。
這是新一代飛船的樣機,隨後進行了多次試飛修改之後,終於定型並開始了量產。
藍星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要駕駛新的飛船,帶著他們的機械大軍返回藍星了。
他們知道在阿蘭迪亞離開之後,倖存者將會啟動最終手段,只是他們沒人知道最終手段到底是什麼。
他們心底仍抱著一絲希望,倖存者還在和異人對抗,最後的手段還沒有動用。
重返藍星是阿蘭迪亞所有幸存者的共同目標,不過陸平卻是知道,按照他們的發展速度,離代理人到來的時間應該不遠了。
陸平初到m6星團之時,就在附近星域投放了大量的探測器,用來監視藍星文敏的只佔了很小一部分。
絕大多數探測器,都是以藍星為中心,向著周圍一百光年之外探測而去,試圖尋找這片星域代理人的老巢。
可惜至今還是一無所獲。
代理人的老巢使用空間壁壘技術,將所在的恆星系和大宇宙隔絕。
除非陸平手中有代理人到來之前的詳細星圖,然後與現在的星圖進行比對或許會有所發現,否則找到對方的機率極低。
“看樣子得讓科研部門,專門研發一款針對空間壁壘的探測裝置,這樣就不會這麼被動了。”
陸平將這個想法傳回了太合星域,並提出了一些技術要求,讓人類的科研部門儘快立項。
“探測到m6星團外圍引力出現異常波動!”
陸平剛剛結束了和太合星域的通訊,就收到了后土的提示。
無論是什麼星系,外圍基本都是荒蕪的宇宙空間,基本接近於真空狀態。
如果出現引力異常,無非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 該區域出現了流浪天體,比如彗星,流浪星球路過等情況;
第二, 該區域出現了無法識別的科技造物。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值得重視。
第一種情況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這些彗星或者流浪星球從未知的宇宙深處而來,或許就會帶來重大的科學發現。
第二種情況無需多說,自己的地盤出現了未知的科技造物,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調動最近的探測器前去探查。”
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