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發動機矩陣,理論上來說應該是不會對雨星造成傷害。
可這次畢竟事關整個雨星文明,所以必須考慮安全問題。
雨星文明經過多次的會議討論,決定在點火之前,將所有的雨星民眾,全部轉移到太空。
陸平又承擔了這項任務。
雨星文明經過寄生災難和長期的星際航行,一直控制著人口的規模,總共不到一億的數量。
分攤到陸平的艦隊中,也就平均一艘飛船容納個四五千的人口。
好在陸平的飛船設計之初,也是考慮過承載人類的,所以具備基本的維生系統。
大量的飛船在雨星表面降落,將雨星人全部轉運到了太空之中。
只在雨星上留下了大量的探測裝置,和一些智慧機器人維護各個基地的運轉。
陸平、胡麗青與雨星的一些首腦,還有一些科技界的大咖,齊聚地球號的舷窗前,一起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發動機矩陣點火,倒計時5、4、3、2、1,點火”!
漆黑的宇宙中,一艘比地球還要大的星球外圍,忽然爆發出上萬道藍紫色的光束。
這些光束在星際真空環境中,沒有任何阻攔,噴射出上百米的長度才消散。
星球所在的空間都泛起一絲漣漪,猛地開始加速起來。
發動機的數量足足上萬個,分為很多陣列,需要按照不同的順序依次啟動。
這麼複雜事情,當然是交給后土來控制。足足加速了一天之後,后土報告了目前的工況。
“主陣列工況良好,推進功率5%,當前速度1%光速”!
“主陣列提升至全功率執行”!陸平下達了指令。
雨星表面的粒子流再次爆發,粒子光束漸漸拉長,直接噴射出十幾公里的高度。
十幾天後。
“主陣列功率100%,當前速度30%光速”!
后土的聲音再次響起,地球號的控制室中立馬響起了雨星眾人的歡呼聲。
光是這個主陣列提供的推力,已經將雨星加速到了30%的光速。
理論上只要發動機持續推動,那麼雨星將會一直加速下去,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實際上,這裡面又牽扯到能量比的問題,一直靠主陣列加速,就得考慮燃料消耗的比例。
飛船不但要加速,必要的時候還得能夠減速,加速和減速的能量消耗是相同的。
而且對於大質量的物體,想要一直保持著加速狀態,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巨量的能量。
即便二級文明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沒辦法維持一個星球長時間的加速下去。
在陸平建立的模型中,發動機矩陣將雨星加速到50%光速,其能量消耗比是最合理的,也是目前的雨星文明能夠支撐的。
前後歷時一個月,所有發動機矩陣全開,雨星也終於加速到了預定的速度。
雨星的發動機矩陣有序關閉,接下來它將會在計算好的軌道上,按照慣性飛行。
只在必要的時候,開啟一些輔助矩陣,對雨星的軌道進行微調。
在到達三合星系之前一個月,再次進行點火,然後給雨星進行反推減速。
陸平的艦隊一直分散在雨星周圍,如今與雨星保持著相同的速度行進。
這時候提前佈置在雨星的探測器,將雨星加速這段時間記錄的資料反饋到了地球號。
經過後土的分析,這次加速在雨星的表面兩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超重與失重現象。
損毀了一些不太結實的地表建築,引起了一些小範圍的海嘯和地震之外,並沒有發生嚴重的地質災害。
眾人總結了一番,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