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宇宙沒有宏觀物質,是他們已經接受的客觀事實。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好像真的沒有科學的解釋。
“老闆,你的意思是說,這個可能和高維波動有關係?”后土很快反應過來。
“我也無法確認,但是咱們分析了這麼多資料,什麼都沒有發現,很可能就是和這個有關。”陸平說出了自己分析的。
其他三人也對這個問題陷入了深思,覺得這個問題看似尋常,實則隱藏著重要的科學規律。
高維波動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假設,陸平透過高維波動方程證開發出了降維技術,從而驗證了高維波動理論的正確性。
至於高維波動具體是什麼,陸平則委託給了聯盟的科學院去研究。現在既然牽扯到天網系統,就得和科學院溝通交流一下,看看科學院是否取得了什麼進展。
“后土,幫我聯絡一下空間科學院,詢問一下高維波動理論有沒有什麼研究成果。”
“好的老闆!”
后土和科學院溝通了一番,帶回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幾人各自複製了一份,開始研讀,試圖從中找出有用的線索。
幾天之後,經過幾人的排查,篩選出了兩項最新出現的理論:《維度波動論》和《顯波學》!
“老闆,這兩個理論聽起來有些不靠譜啊,尤其是第二個,簡直就是玄學!”盤古看著陸平投放的兩個理論名詞,有點驚訝的說道。
“這兩個理論聽起來過於唯心主義,但是他們的結論還是值得借鑑和思考的。”陸平接著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按照《宇宙波動論》的理論來看,這個宇宙並不是客觀存在的,或者說不是我們認知的客觀存在。(作者也覺得這好像是廢話!)
萬事萬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物質或者能量都處於震動狀態。當物質的震動和我們的思想同頻時,我們就能感知到物質的客觀存在。當處於不同頻率時,這個物質就無法被發現。
這一點和道家的思想不謀而合,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如果按照科學的解釋,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震動產生了物質,物質產生了意識,意識又感知了震動,這是一個閉環效應。如果中間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宇宙觀可能就會崩塌。
何為宇宙?拋開宇宙標準模型以哲學的思維去解析:
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宇宙囊括了所有的空間和時間,包括萬事萬物,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資訊。因而人世間一切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都存在於大宇宙中。
宇宙是一個整體,整體中又包含著無數小整體,小整體也是一個個的小系統。各系統時刻受著大宇宙的控制與影響,當大宇宙發生任何變化時,各系統也隨之發生相應的同步變化。
即道家思想的因果關係。
現在把哲學和科學結合起來分析,以人為例來進行闡釋:
人也可以解釋為大宇宙的一個小系統,人體其實就是由一個個能量通道(電子通道)串並形成的生物體,實質上是一個複合能量振盪器(共振器),本質上是一個複合多路資訊(接收、發射、儲存)處理器。
人的眼睛是視覺的共振器,耳朵是聽覺的共振器,鼻子是嗅覺的共振器,舌頭是味覺的共振器,大腦(cpU)則是意識的共振器。
人體在日常活動中,五臟六腑及其經絡是人體能量(迴圈)的主要供應系統,人體新陳代謝可以說就是交換物質、交換資訊、交換能量。
也就是說,人的外在表現形式是軀殼,內在本質是一個能量態生命體!他存在的意義就是承載、交換和傳遞資訊。
小到生物個體,大到多維宇宙空間,都是如此。
也就是說,一切物質包括生命在內,都是一種震